概念题(1963年全国统考

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答案解析

苟:假若。

讨论

朕今病久,能视事。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危机存亡之秋也。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以沛公言报项王。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短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短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间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注〕巳时:上午九十点钟。

一位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注意事项:1.要分段、标点。2.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3.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以后注意事项:1.要分段、标点。2.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3.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把下面一篇文言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艾子行水涂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坐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所辱何不施祸患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敢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注意事项:(1).译文要分段、标点。(2).原文不必加标点。

大跃进中的新事物注意事项:(1).要分段、标点。(2).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3).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曾子之( )妻之( )市,其子随之( )而泣。其母曰:“女( )还顾反为女( )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 ),是教子( )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下文加黑的词跟现代语的哪个词相当,把它填在括号里。(2)把下面三句话译成现代语。(a)妻止之曰(b)特与婴儿戏耳(c)婴儿非与戏也

(所、岂、虽、亦、必、故)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所、岂、虽、亦、今、既)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乃、而、亦、故、则、且)曰:教学相长也。(1)下文三个括号里各有六个虚词,保留最合适的一个,把其余五个划去。(2)上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从下面三条解释里选择一条正确的,把不正确的两条划去。(a)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b)知识不够,然后才能知道自己要反复学习。(c)智力不够,然后才能知道自己要反复学习。(3)上文"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从下面三条解释里选择一条正确的,把不正确的两条划去。(a)董得艰难困苦,然后才能自力图强。(b)知识贫乏,然后才能勤奋地钻研(c)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努力向上。

给下面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解释带加黑的词。解释写在括号里。梁 惠 王 曰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尽 心 焉 耳 矣 察 邻 国 之 政 无 如 寡 人 之 用 心 者 邻 国 之 民 不 加 少 寡 人 之 民 不 加 多 何 也 孟 子 对 曰 王 好 战 请 以 战 喻 兵 刃 既 接 弃 甲 曳 兵(____) 而 走(____) 或(____)百 步 而 后 止 或 五 十 步 而 后 止 以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则 何 如 日 不 可 值(____) 不 百 步 耳 是(____) 亦 走 也 曰 王 如 知 此 则 无 望 民 之 多 于 邻 国 也

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红的词,是否属于人称代词的判断正确的是【 】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下列八句中红字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乎?” ③项王则受璧,置坐上。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 ⑤赤也为小,孰能为之大? ⑥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入也。 ⑧会怒,不敢献。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联系。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因为祖国而把自己的生命贡献出来的民族英雄们。

我们党和我们国家过去始终需要,而且将来仍然必须外国人民的信任、同情和支持。

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里请注意下面几点:(1)先把这篇文章写完,再回答后面的问题。(2)要在75分钟内写完这篇文章。(3)字要写清楚,要用标点符号。

我由于锻炼身体,天天早晨起来跑步。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材料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子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材料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材料四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教学特色。(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学习《诗经》的意义。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獻。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呜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志而泣。公简其映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宋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衿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事文墨久矣 事:从事B.病目眚 病:疲惫C.詈不佳 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3.把文中【】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译文:(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译文:4.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答: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 欲 以 末 学 陋 识 操 觚 窜 定 共 间 虽 复 穷 老 尽 气 刿 目 鉥 心 亦 何 所 发 明】?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部分断句。(限4处)2.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 冠 足 以 修 敬 不 务 其 饰 衣 足 以 掩 形 御 寒 不 务 其 美 身 服 不 杂 彩 首 服 不 镂 刻。】古者常有处槽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槽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此,则诸侯【其】至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3.下列对文中【】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分)译文:(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分)译文:(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译文: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______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脸,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宗质负其母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停,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子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烟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______,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贊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来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怒而不敬或而不觉煮独何心欤?(选自《杨万里集笺校》)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B.愿霁怒 霁:停止C.除知台州 除:罢免D.终身饮恨 饮:含着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②必宽譬之,______饮泣强食③宗质负其母______归④予一见不敢再______A.焉 乃 于 者B.乎 其 以 者C.乎 乃 以 也D.焉 其 于 也3.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④右祖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⑥觌无子,子台州之子A.①②⑤ B.①③④C.①⑤⑥ D.②④⑥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译文:(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译文:(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译文: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②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责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④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取材于《管子·轻重》)注]①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②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③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④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令左司马伯公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B.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C.楚不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D.衡山之民释其 本:农耕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使人楚买生鹿载粟而齐B.人民习战斗之道公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C.楚王自得而求谷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D.今齐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生鹿藏钱五倍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藏谷十之六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B.天且以齐私楚也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译文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译文5.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4分)①桓公②管子③衡山之君6.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5分)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煮宜隆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阁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早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节选自《明史·傅珪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土/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提/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土/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译文:(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恵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译文:(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手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主橐中物移书诘盜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廈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廈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廈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请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廈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廈耳/索之/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译文: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阿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招,见先生所摆,咸叹赏以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塘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助书贾书于市 鬻:卖B.先生往 谒:拜见C.称之不 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之 陈:陈述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译文:(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译文:4.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