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1979年全国统考·文

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并译成现代语。(注意:1.译文要紧扣原文,不另添枝叶;2.译文要通顺。)

上 ( 指 汉 高 祖 刘 邦 ) 尝 从 容 与 伩 ( 韩 伩 ) 言 诸 将 能 各 有 差 ( 高 下 不 等 ) 上 间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仗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日 于 何 如 日 如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伩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伩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答案解析

暂无答案

讨论

下面的五句古文的译文,只有两句是符合原意的,把它们找出来。【 】【 】

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方括号中是古人注解),读后答题。甲.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注:使酒,因酒纵性谓之使酒。近,谓亲近天子而为大臣。]至,留邸(①a)一月,见(①b)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注:谓窥见陛下深浅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乙.以一人之誉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毁而遣季布天下将窥其浅深虽然何病人主威福之大权,岂以天下莫能窥为不测哉!布之悻悻于罢去,而仰诘人主以取快,其不足以为御史大夫,明矣。使酒难近之实,自露而不可掩矣。文帝之失,轻于召布也,非轻于罢布也。慎用大臣而不吝于改过,闻人之言,迟之一月,而察其非诬,默然良久而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所以养臣子之耻也,非惭也。如(①c)其惭邪,抑(①d)以轻于召布而愧其知人之不夙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①对下列多义词,分别选出符合文义的解释。(4分) a邸 (A)国舍(B)旅馆(C)停留(D)达 答( ) b见 (A)进见(B)知道(C)显露(D)被 答( ) c如 (A)好象(B)或者(C)假如(D)将要 答( ) d抑 (A)发语辞(B)而且(C)还是(D)只是 答( ) ②选出“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的正确解释。(2分) (A)这个人一定有利用我来欺骗陛下的意图。 (B)这个人一定有人为我欺骗陛下的想法。 (C)这一定是有人利用我来欺骗陛下。 (D)这一定是有人认为我欺骗陛下。 【答】( ) ③选出“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的正确解释。(2分) (A)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到这件事后,就有办法窥测陛下的深浅了。 (B)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到这件事后,有的会据此窥测陛下的深浅。 (C)我担心天下的人,知道或听见这件事的,就有办法窥测陛下的深浅了。 (D)我担心天下知道或听见这件事的人,有的会据此窥测陛下的深浅。 【答】(  ) ④选出“布辞之官”的正确解释。(2分) (A)季布拒绝回到河东太守任上去。 (B)季布辞别文帝回到河东太守的任上去。 (C)季布辞去了河东太守的官职。 (D)季布推辞了文帝封他的河东太守这个官职。 【答】(  ) ⑤从司马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季布和文帝的看法,王夫之的看法与他不同。两者的差别有四种说法,选出正确的一种。(3分) (A)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但知过能改;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改过太迟。 (B)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又文过饰非;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人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知人太晚。 (C)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又文过饰非;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改过太迟。 (D)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但知过能改;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知人太晚。 ⑥给画“~~~”线的文句加标点符号。(2分) 以一人之誉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毁而遣季布天下将窥其浅深虽然何病

《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的一副是【 】

.《阿房宫赋》中有“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话,请分别默写出课文《六国论》《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4分) 《六国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 援鼓之,狄人乃下。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蒉(kuì):草编的筐子。 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夜邑:地名。 ⑤淄上:地名。 1.“五里之城,七里之郭”指的地方是【 】(1分) A.夜邑 B.即墨  C.淄上 D.淄、渑之间 下列各句中加黑字的正确词义是 2.上车弗而去【 】(2分) A.道歉 B.告诉  C.感谢 D.告辞 3.先生之矣【 】(2分) A.作标记   B.记住  C.记述 D.通“识”,知道 4.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5.请闻其说【 】(2分) A.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 B.请让我听你说一说 C.请你听我说一说 D.请你听听这种说法 6.明日乃厉气循城【 】(2分) A.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7.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3分)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西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以下例句中的“则”与“则忧其民”中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2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D.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确意思是【 】(2分)A.不认为外物的好或坏和自己的得或失是可喜或可悲的事。B.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C.不认为外物的美好是可喜的,也不认为自己的坎坷是可悲的。D.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感到悲伤。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①。常朝南殿,见典御②进新冰,钩盾③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④之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即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注]①乘舆:帝王的代称。②典御:主管皇帝膳食的官员。③钩盾:主管皇帝果蔬的官员。④叔段:郑庄公之弟,受母姜氏宠爱,骄横自恣,后谋反时为庄公所败。州吁:卫庄公宠妾所生,受宠爱,喜争斗,弑桓公自立后,不修德政,虐待百姓,被杀。1.下列两句中加红字的正确读音是【 】(1分)①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②不知分齐,率皆如此。A.hào fèn B.hào fēn C.hǎo fèn D.hǎo fēn2.中文“东宫”是谁的代称?【 】(2分)A.齐武成帝 B.太子C.太后 D.琅邪王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的正确意义是3.年十许岁,恣无节。【 】(2分)A.骄傲专横 B.放荡不拘 C.骄傲放纵 D.骄傲自满4.玩者亦当矜怜。【 】(2分)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蠢笨5.下列句子中的“意”同“我何意无”的“意”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A.①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③⑤6.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 】(2分)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B.武成的帝每次见面时都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C.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D.武成帝每次见面时都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7.对于琅邪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饥”,其原因是【 】(3分)A.琅邪王同叔段、州吁一样,受到父母宠爱,却萌生谋反之心。B.琅邪王同叔段、州吁一样,受到父母宠爱,而他自己却未能加以节制。C.琅邪王同叔段、州吁一样,母亲宠爱他,欲立为君,却未能对他严加管束。D.琅邪王同叔段、州吁一样,父母宠爱他,他却蓄意谋反,遭到了惨败。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 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 1.下列两句中的加红字的正确读音是【 】(1分) ①由是屡被谴 ②丁不之,竟不为立传 A.chù yú B.zhuó yú C.chù yǔ D.zhuó yǔ 2.“除佐作郎”中“除”字的正确意思是【 】(2分) A.降职 B.调职 C.升职 D.授职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黑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当以《晋书》付 ②执手看泪眼 ③可觅千斛米与 ④君既若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 】(2分)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 B.“寿独不为之屈”,“屡被谴黜” C.“蜀平” D.“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乡党以为贬议”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5.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2分) A.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 B.宦人黄皓专门耍弄威势权术,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 C.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迎合他的心意并依附他 D.宦人黄皓专门耍弄威势权术,大臣都迎合他的心意并依附他 6.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 】(2分) A.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 B.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按原本情况还不至于被贬废 C.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推究实情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D.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按原本情况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7.传文评价陈寿说:“其为时所重如此。”这样说的根据是【 】(2分) A.宦人黄皓专弄权威,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 B.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 C.撰《魏蜀吴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D.夏侯湛见寿所作,坏己书而罢,张华认为当以《晋书》相付。 8.对传文自“或云”至末尾一段内容正确的理解是【 】(2分) A.交代了陈寿低评丁仪、丁 及诸葛亮、诸葛瞻的原因。 B.反映了陈寿撰史的态度有欠严肃、公允,有挟私报复之嫌。 C.评价诸葛亮、诸葛瞻有别于丁仪、丁 ,褒贬不同,侧重各异。 D.陈寿客观记载了诸葛亮、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就少了。

(李)衡字叔平,襄阳兵家子,汉末入吴为武昌渡长。时校书郎吕壹操弄权柄,大臣畏之,莫有敢言者。……荐为郎,太祖①引见喜之,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后数月,壹事发坐诛,衡大见显用。……时帝为琅 王在郡,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妻习氏常谏不可。衡不从。寻而帝立,衡忧惧,谓妻曰:“不用卿言至此,今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人,先帝赏拔过量,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北归,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衡从其言。衡欲为子孙储业,妻辄不听,曰:“财聚则祸生。”衡遂不言。后密使人于江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恶吾治家,故穷如此。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当足用耳。衡亡后,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父每欲积财,吾常以为患,不许。七八年来失十户客,不言所之,当是汝父有此故也。恒见汝父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亦当比封侯。’吾答云:‘人患无德,不患不富贵,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今无乃是耶!”子访得之。 〔注〕①太祖:即孙权,三国吴开国皇帝。 ②琅 王:即孙休,三国吴第三个帝王。 1.下列两句中红字的正确词义是【 】(2分) ①有敢言者  ②奸数千言 A.①没,没有、②过错 B.①没,没有、②坏话 C.①没有谁、②坏话 D.①没有谁、②过错 2.文末“子访得之”中“访”字的词义是【 】(2分)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3.下列例句中红字的字,与“汝母每恶吾治家”中的“每”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衡数以法绳之 ②妻习氏常谏不可 ③妻辄不听 ④恒见汝父成太史公言 A.①  B.②④ C.③  D.②③ 4.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分) ①壹事发坐诛 ②不用卿言至此 A.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B.①吕壹因起事谋反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C.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杀 ②没听你的话以致到这样的地步 D.①吕壹因事情暴露而被诛杀 ②没听你的话却跑到这里来了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 】(2分) A.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预作猜疑 B.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而又预作猜疑 C.已经作了无礼的事情,而又叛逆猜疑 D.既然作了无礼的事情,却又叛逆猜疑 6.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壹匹【 】(2分) A.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B.不会向你求取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C.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只要上交绢一匹 D.不会索取你的衣食,每年又能上交绢一匹 7.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李衡想“奔魏”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不用卿言至此 ②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疑 ③衡乃口陈吕壹奸短数千言,太祖有愧色 ④家人淫放,衡数以法绳之 ⑤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 ⑥寻而帝立,衡忧惧 A.③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8.对于文中自“衡欲为子孙储业”至“今无乃是耶”一段文字的内容,以下所作说明正确的是【 】(3分) A.李衡想为子孙储业,但其妻看重德行,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因而坚决反对积财,以致家境渐渐贫困。 B.虽然李衡用沉默不言来表示自己心里同意妻子不应积财的观点,但他还是暗地里添置产业,默默地为子孙后代储业。 C.李衡为人有其虚伪的一面,他不像某些贪官那样公然聚敛财富,而是称引太史公言作为借口,种橘千树以添置产业。 D.尽管李衡经常说到种千树橘可以相当于封侯,但其妻却认为既应该善处显贵,又应该耐得贫穷,无须为子孙添置产业。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注失实②,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给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宋书?孝义传》) [注]①白粲:白米。 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下列两句中红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 】(2分) ①扬州从事史。②竭身运力,以供养。 A.①设立pì ②给以gěi B.①设立pì ②使……丰足jǐ C.①征召bì ②使……丰足jǐ D.①征召bì ②给以gěi 2.对“辄货市粟麦”一句中“货”、“市”词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都是“卖出” B.都是“买入” C.买入、卖出 D.卖出、买入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尊上年实未八十,故所知。希禄本在养,不在为己。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至其家,则不肯受。至哭踊,顿绝方苏。A.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 】(2分) A.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B.在州中任职略有少许俸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C.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禀告上司挽留你。 D.州中空缺有俸禄微少的职位,将打开州府大门请你留任。 5.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3分) A.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B.实际尚未来得及奉养,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C.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助这稀有的俸禄? D.实际尚未到奉养之年,哪能借此以求得俸禄? 6.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苏 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何子平孝心的一组是【 】(3分)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子平归家之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下面文言文的标点有三处遗漏、四处错误,请补出和改正。补出标点 第____行第____字____标点   第____行第____字____标点   第____行第____字____标点   改正标点 第____行第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第____行第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第____行第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第____行第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注意:位置栏中应填入阿拉伯数字;“字”后的横线上应填入“前”、“后”什么标点前、后。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倚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倚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 和 末 高 丽 入 贡 使 者 所 过 调 夫 治 舟 骚 然 烦 费 傅 言 索 民 力 以 妨 农 功 而 于 中 国 无 丝 毫 之 益 宰 相 谓 其 所 论 同 苏 轼 奏 贬 蕲 州 安 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自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宜和末/高丽人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宜和末/高丽人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宜和末/商丽人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轨奏贬薪州安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人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倚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可济。译文:

给下边这段文字加上标点,并解释加红字的词语。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解释下边的词语: (1)或: (2)诸: (3)弗: (4)以: (5)丧: (6)不若:

试标点下面一段文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把下边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在原文上标点,不必另抄题): 岭南气候不齐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然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扣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

给下面的文言文加上标点。 霍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推崇)光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垣墉两字都是墙的意思),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下面三个句子各有五条解释,把正确的一条选出来,在后百的括号里打个“√”,其余四条后百的括号里一律不要写任何符号,否则不给分。(12分)(1)盍去诸?(a)大概该赶走它了吧?( )(b)为什么赶走它呢?( )(c)何不离开这儿呢?( )(d)何不把它赶走呢?( )(e)何不离开这些东西呢?( )(2)是非若所知也。(a)这迈理不象我们知道的那样。( )(b)是对还是错你是知道的。( )(c)是你所不知迈的。( )(d)是对还是错正象我们知道的那样。( )(e)这迈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3)个不病于无鸡乎?(a)不觉得失掉鸡有害吗?( )(b)不比没有鸡更有害吗?( )(c)不因为失掉鸡而受到损害吗?( )(d)没有了鸡不是一种损失吗?( )(e)不会因为没有鸡吃而生病吗?( )

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并译成现代语。(注意:1.译文要紧扣原文,不另添枝叶;2.译文要通顺。)上 ( 指 汉 高 祖 刘 邦 ) 尝 从 容 与 伩 ( 韩 伩 ) 言 诸 将 能 各 有 差 ( 高 下 不 等 ) 上 间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仗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日 于 何 如 日 如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伩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伩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并译成现代语。(注意:1.译文要紧扣原文,不另添枝叶;2.译文要通顺。)上 ( 指 汉 高 祖 刘 邦 ) 尝 从 容 与 伩 ( 韩 伩 ) 言 诸 将 能 各 有 差 ( 高 下 不 等 ) 上 间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仗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日 于 何 如 日 如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伩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伩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并译成现代语。(注意:1.译文要紧扣原文,不另添枝叶;2.译文要通顺。)上 ( 指 汉 高 祖 刘 邦 ) 尝 从 容 与 伩 ( 韩 伩 ) 言 诸 将 能 各 有 差 ( 高 下 不 等 ) 上 间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仗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日 于 何 如 日 如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伩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伩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郑善果母者,年二十而寡。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若行事不允,或妄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母方起谓之曰:“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为汝家妇,获奉酒扫。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善果曰:“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答曰:“呜呼!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至于公事,何由济乎?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又丝(xǐ,麻)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若堕业者,是为骄逸。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1.对下列四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若行事不允,或妄怒。允:公平。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 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副:符合 D.岂汝身致之邪? 致:导致。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红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如汝先君,忠之士也。 母何自如是邪? 以身国,继之以死。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命也。 A.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不同 B.两个“勤”字相同,两个“徇”字也相同 C.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相同 D.两个“勤”字不同,两个“徇”字也不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 奉洒扫:指从事家务。 B.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  先君:指已经去世的父亲。 C.汝自童子承袭茅土。 承袭茅土:指承袭公候的爵位。 D.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夜分:指夜尽时分。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3分) A.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B.我以为你懂得天下的道理,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C.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所以才说你仍然没有懂。 D.我以为你懂得治理天下,现在听到这话,才知道你仍然没有懂。 5.①或妄瞋怒  ②何由济乎【 】(2分) A.①或者狂妄地发怒;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B.①或者狂妄地发怒;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C.①或者胡乱地发怒;②有什么理由能成功呢 D.①或者胡乱地发怒;②凭借什么才能成功呢 6.①独擅其利  ②若堕业者【 】(2分) A.①独自专占其利;②你对正事怠惰 B.①独自专占其利;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C.①独占擅用其利;②如果对正事怠惰 D.①独占擅用其利;②你对正事怠惰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 】(3分) ①吾非怒妆,乃愧汝家耳。 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8.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母感慨善果是个年幼的孤儿,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B.郑母希望善果应该仿效其父,要在官清恪,不问私事,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 D.郑母认为善果自小袭爵封候,位居三品,但却不是自身致之,要求他能够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以报答天子之恩。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②,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③。”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④,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⑤。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②牒:授官的文书。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④文移:公文。⑤遮留:拦阻挽留。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永以书抵幕府  抵:送达。B.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迕:违背。C.或遂寝而不行  寝:止息D.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贾祸:消除祸患。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2分)①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②永以书抵幕府③以资觞豆之费可乎④毋以此贾祸A.①句和③句相同,②句和④句相同B.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C.①句和③句不同,②句和④句相同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3.《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2分)A.为奸利无所忌B.每宴飨费千金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4.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的关联词语,应当是【 】(2分)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C.只要……就…… D.宁可……也要……以下题目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5.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3分)A.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B.从各县中取来满足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C.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苛刻。D.从各县中取来给自己,对大谷县征敛得尤其紧迫。6.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 】(3分)A.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B.郭永持兵器把他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C.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连同派往其它县的人全都召回。D.郭永给他们戴上刑具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都召回。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 】(3分)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了推荐。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法。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待他。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B.径将我入青云间--直接把我带入缥渺的云天中C.启听淮北取汆--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D.遂得商估往还--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B.②④⑤C.③④D.①②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5.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饥者则食之”与“食野之苹”(《短歌行》)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B. “而汤放之”与“是以见放”(《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放”字含义相同。 C. “靡使有余”与“望其旗靡”(《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靡”字含义不同。 D. “公悲之”与“心中常苦悲”(《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悲”字含义不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 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 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 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 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辙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憾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而得之也。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选自《苏辙集》)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自为而之也 召:招致B. 故宁之于利 委:交付C. 而无于其上 憾:遗憾D. 与之而遂因以之焉耳 劝:勉励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为刑待天下之罪戾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B. 然后知吾用刑 欲人无惑也难矣C. 若是二而不以与民 求人可使报秦D. 盖欲其思得之也 与嬴不助五国也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说理为主;始终围绕刑赏忠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层层递进,通顺畅达,体现了作者“汪洋澹泊”的文风。B. 作者认为,要以忠厚仁爱为本,如果只把刑赏作为手段,就起不到劝善惩恶的作用,这反映了作者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C. 文章指出,从君与民的关系上看,君强民弱,君上民下,君不应用权力压制百姓,而应让百姓得到更多好处,顺应百姓愿望。D. 作者认为,圣人对罪恶不可掩盖或解脱的人,对在朝廷无功劳、在家乡不讲信义的人,进行刑赏,其他情况要舍有罪从无罪。4.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选自苏辙《史官助赏罚论》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2)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论语·述而》)【注】①善:唱得好。②反之:再唱一遍。1. 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2. (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口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痞伫视,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B.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C. 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D. 读书三十乘 乘:车。2.下列各组句子中,括号中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茂先坐(与)论说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 (若)二十年外书(若)望仆不相师C. 多(所)未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 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4.把文中【】里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进 言 者 皆 曰 天 下 已 安 已 治 矣 臣 独 以 为 未 也 曰 安 且 治 者 非 愚 则 谀 皆 非 事 实 知 治 乱 之 体 者 也 夫 抱 火 厝 之 积 薪 之 下 而 寝 其 上 火 未 及 燃 因 谓 之 安 方 今 之 势 何 以 异 此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材料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子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材料三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材料四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的教学特色。(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学习《诗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