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2021年南通市海安市

下列诗句中没有赋予事物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答案解析

B

讨论

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材料一:要进院子先得入门,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是谁写的,什么内容,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就能知道个大概其,是官宦还是商民?若是官员又是什么品级?是否王公贵族?有什么爵位?受什么封赏?从这大门上都能找到记号,看到标志。如果要进去拜访,知道这些就不致失礼露怯。(摘自邓友梅《四合院》,有删改)材料二:四合院,顾名思义,“四”就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就是组合,“院”就是庭院。四个方向的单个房屋把一个庭院围合在中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最主要形式。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具有四合院特征的建筑,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典型。人们在描述四合院规模的时候,一般喜欢用“进”。简单来说,“进”就是院落,一进就是一个院落,以此类推。院落是四合院空间的基本单元,北京四合院是由一个个的院落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空间类型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及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这里所谓的“标准”,是指它包含了北京四合院的所有必要特征,并满足三代同堂这样一种中国普遍的家庭模式的居住需求。材料三:七百多年前的元朝把都城建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元大都的规划方式,就是把各个四合院住宅进行统一的归置,住宅与住宅间形成的交通空间,就是“胡同”。到了明清乃至民国,四合院住宅不断发展完善,北京的住宅就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材料四:下面以三进四合院为例,鸟瞰一个标准四合院的组成。三进四合院鸟瞰图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面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街门或宅门。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认为祥瑞的事物都来自东南方,所以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材料二至四均摘自谢小振《四合院里的小时候》,有删改)材料五: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体现着城市文化。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郐”“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摘自汪曾祺《胡同文化》,有删改)1.结合材料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元朝时就有了“北京四合院”这个专有名词。( )(2)标准四合院在建筑形式上讲究东西对称。( )(3)正房在后罩房的南面,在倒座房的北面。( )(4)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四合院正门全建在院落的东南角。( )2.综合运用以上阅读材料,在“各具特色的民居”调查活动中发言。在表格中简要写出你的发言提纲。(1)根据对材料的整体把握,给发言拟个题目。(2)列出发言提纲(可以用文字、图示等形式呈现)。具体要求:题目与提纲相符合;在提纲中注明详略安排;详细发言的部分,要体现出对至少两个不同材料的综合运用。3.针对详细发言的部分,你会从材料中选择哪些语句、图示来具体说明?把它们标出来,并在材料右边的空白处进行简要批注。(至少两处)4.阅读了以上五个材料后,我产生的新思考或者新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新的发现,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

笔墨童年余秋雨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mó mò)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观台上蘸来蘸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 辟)远的山村。磨墨要用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冰面,才哆哆嗦嗦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里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的余韵。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约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的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抱着我快速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当时,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会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进去,有时有一簇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最终化为灰烬。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个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舱底,才敢破浪远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舱底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 尊敬)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这是我的起点。(节选自《中国文脉》,有删改)(1).文中括号里读音或字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mó 僻 尊敬 B.mó 僻 尊重 C.mò 辟 尊重 D.mò 辟 尊敬(2).“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的余韵。”这句话的意思是【 】A.“我们”的毛笔字写得像李白的字。B.“我们”的毛笔字像李白的字一样有韵味。C.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们”蘸酒写字,好像有了诗人的风采。D.“我们”用毛笔字写的诗和李白诗的风格相似。(3).“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这句话的含义是【 】A.“我”小时候不懂事,总给老师们添麻烦,心里充满歉意。B.老师对“我”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兴趣。C.老师们抱“我”去校门口的小河边洗墨迹的途中,教“我”如何写字。D.老师们紧紧抱着“我”,快速地走向小河边,帮“我”清洗脸上和手上的墨迹。(4).联系全文可知,题目“笔墨童年”中的“笔墨”指的是【 】A.写字用的毛笔和墨水。B.用毛笔、墨水写的字。C.童年时用写的毛笔字借书。D.文字和文化。(5).对文章结尾的特点及表达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结尾突然,首尾照应,表明作者从家乡走向了外面的世界。B.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疑问,启发读者思考作者的起点到底是什么。C.结尾自然简洁,点明中心。童年的学习经历和家乡的文化氛围给作者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D.结尾自然简洁,点明中心。乡人敬惜字纸,给作者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6).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写出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7).古代“文房四宝”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

材料一: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比例调查表。材料二:某市近几年中小学生近视比例统计图。材料三:某市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目的饼状图。材料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最直观认知世界的感觉器官。人类所能感知的外界信息,超过90%来源于视觉。人人都希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享有清晰、持久、舒适的健康视觉。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近视已然成为“国病”。2018年6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近视人教已经超过A.5亿,近视发病呈现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近视人数或超7亿,近视发病率或超50%。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率逐年升高,令人担忧近距离、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尤其是沉溺于智能手机,是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学生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离屏幕越来越近,还很少眨眼,眼部肌肉得不到放松,时间长了,视网膜就会损伤。还有人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黑暗环境中,手机屏幕特別明亮,近距离观看,容易伤害眼睛,造成黃斑部病变。初期会引发干眼症,严重则让白内障提早报到,甚至让视力丧失,让人失明。减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中小学生视力的影响,关注青少年用眼卫生,防控青少年视力低下,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1).阅读材料一,可得出如下结论。①②(2).阅读材料二,可得出如下结论。①②(3).阅读材料三,完成填空。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以上四则材料都是围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大主题来说的。二者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5).请你设计一则保护眼睛的宣传语,要有号召力和感染力。(6).科技发展到今天,各种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子产品的兴起对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你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有条理地陈述理由。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③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④无独有偶。19世纪末,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发现,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密卡尔逊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⑤密卡尔逊的论文,引起了徳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很有限,无法跨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⑥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也正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⑦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一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⑧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⑨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千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⑩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短文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事例来说明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这一观点。请你用“____”画出三个事例的主人公分别发现的是什么问题。(5分)(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见微知著”的意思,下面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分)A.相差甚微 B.微言大义 C.以小见大(3).发现真理要有什么样的精神?请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来说明。(4分)(4).请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把文章十个自然段分成三部分,用“||”标出。(2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请你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分)

爱的享受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享受,那就是爱!你将会从下面几则生活小片段中,lǐng wù( )到生活中爱的点点滴滴。(一)公共浴室里,一位老人被自己的儿子搀扶着坐在dèng( )子上。儿子低声道:“爸,我先脱,等一下我帮你。”老人点点头,安静地坐着。这时,旁边有人说:“老人衣服多,脱起来慢,你应该先帮他......”那儿子道:“让老人等我,还不把老人冻着了?”一时间,浴室里静得出奇。(二)奶奶huàn( )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无法自理,到最后已不认识所有人。可是爷爷还是每天xī xīn( )照顾她,和她拉家常,给她讲故事…...孙子劝爷爷请个保姆,爷爷却说:“让别人照顾她我不放心,再说了,少年夫妻老来伴嘛。”“可是奶奶已经不认识您了!”爷爷沉默半晌,道:“但我认识她呀!”(三)家住外地的一位朋友的母亲去世了,朋友悲痛欲绝。奔丧归来,朋友托我一件事情——如果方便,就在每天早晨六点钟给他拨一次电话。我依言做了,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又不接听。”朋友忍不住泪眼婆娑:“我在外地,一个人孤独时,我妈就想到了用这种方法叫我起床,就像她在我身边一样,工作六年了从未间断。现在没有那阵电话铃声,我心里空落落的。”(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字词。(2分)(2).短文分别写了________情、________情、________情。(3分)(3).将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3分)(4).当儿子回答完别人的话后,浴室里为什么“静得出奇”?(2分)A.人们都在洗浴没时间说话。B.人们对那儿子的话很反感C.人们对那儿子的话不认同。D.人们被那儿子的孝心感动了。10.故事(三)中,朋友为什么要“我”给他打电话?(3分)

济南的冬天老舍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难道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吗?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侯,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删改)1.按要求写出词语。(2分)“狭窄”的反义词:________ “澄清”的近义词:________2.短文第①段告诉我们济南的冬天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3.“这难道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吗?”(1)“这”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把这句话改写成肯定句或者感叹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4.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生动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3分)5.《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你还读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6.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是京味十足、口语化,请你从第④~⑥段中找出一句最能突出他吾言特点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里?写下来吧。(2分)

翻越大雪山①1935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了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②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的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③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④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⑤12日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长长的队伍迤逦而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 果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大家爬到山腰,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十分(严峻 险峻)。雪山的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雪坡高高低低,随处都有一些雪坑。一不小心,踩滑了脚,就摔进雪坑里。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立刻把木棍伸过去,把绑腿撂下去,帮助战友爬上来。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⑥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儿。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换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⑦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⑧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⑨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⑩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⑪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⑫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候天气突然转睛,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⑬当天晩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分)变幻莫测: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2分)3.第②段描写了环境的恶劣,第③段描写了条件的艰苦,这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文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举目一望”“举目远眺”,“举目一望”看到的景象让人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举目远眺”看到的景象让人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文章第⑤~①段写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经过,其中写得最具体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略写的事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6.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_______________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喝足够的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________________。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________________。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不小于65%。________________。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根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⑦还要注意,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1.在文前的横线处给文章拟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2分)A.水的作用 B.水与生命 C.饮水与健康2.文章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2分)A.打比方、列数字 B.举例子、列数字 C.列数字、作比较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在酷暑的沙漠中,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B.喝足够的水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C.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水。4.下列三句话,依次放入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是【 】(2分)a.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b.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C.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A.a b c B.b a c C.b c a5.下列对原文写作思路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B.第②~⑤段从四个方面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C.第⑥⑦段说明了饮水的好处和喝碳酸饮料的坏处。

烙在掌心的梦想①15岁之前,她一直是个卑微的女孩,卑微得像野外的一株小草,一直淹没在尘埃里。因为在她的右手掌心里,有一块很大的黑斑,那块黑斑,看起来是那么触目惊心。②所以,在学校里,女孩总是将右手握成拳,握得紧紧的,生怕被同学发现。可是有一天,老师让学生们做实验,她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秘密”,同学们发现了她右掌心的黑斑。一个叫塔尼的女同学,恶作剧般地掰开她的右掌,让那块黑斑醒目地呈现在全班同学的视线里。那一刻,全班爆发出了一阵刺耳的哄笑。男同学甚至像看怪物那般看着她。那一刻,她唯一的选择只有沉默。③16岁那年,班上来了一位新老师,叫卡斯·凯丽。那是一位温柔美丽的女老师,她的声音,动听得像磁铁一般,紧紧地吸引着班上的每一名同学。一次,凯丽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梦想》。女孩写道:“我的梦想是能除掉掌心里的黑斑,不再受到同学们的嘲笑……”④在朗诵课上,凯丽老师用温柔的嗓音朗诵了女孩的作文,从她的嘴唇里吐出的每个音符,在教室轻轻地回荡。女孩起先很紧张,然而,当老师念到最后时,她发现教室里出奇安静,这种安静,以前从未有过。这时,女孩忍不住流下了眼泪。⑤“我能请你上来吗?”凯丽老师示意她走上讲台。女孩迟疑了片刻,还是走了上去。凯丽老师举起了她紧紧握着的右手,声音是那般动听:“来,请你把手伸开。”在凯丽老师温柔的目光中,女孩缓缓伸开了拳头。⑥暴露在全班同学眼前的,是那块醒目的黑斑。“其实,这块黑斑是一颗痣,”凯丽老师环视了所有的同学,然后对女孩说,“它时刻提醒你要树立志向,追逐梦想。”凯丽老师握紧了女孩的右手,放到她的胸前:“你是全班最幸运的孩子,因为你掌心的痣是别人所没有的,它每天都会警醒你—你是一个掌心有梦想的人!”教室里先是一片沉寂,随着凯丽老师的话音落地,一阵又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教室里响起。泪水中,女孩第一次绽开了笑脸,右掌心的那块黑斑依然存在,但她以它为荣。⑦从那以后,这个“掌”握梦想的女孩,就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虽然17岁那年,因为家庭贫困,她不得不中途退学,但这并没有让她停止追梦的步伐。在一家打字学校,她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她先后成功地进军法国电影界、文艺界、文学界及政坛。她就是被誉为法国新闻界“先锋人物”的著名女记者、法国第一份新闻性杂志《快报》周刊主编弗朗索瓦兹·吉鲁。⑧在自己写的《记者职业》一书的扉页上,吉鲁说:“直到今天,我右掌心的那块黑斑仍然醒目,但它会时刻提醒我,追逐梦想的主动权紧握在我们自己的掌心里。”【思考并回答】1.短文写同学“刺耳的哄笑”及“经久不息的掌声”,你的理解是【 】(3分)A.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从正面写出主人公一开始自卑、伤心,经过老师的点拨,她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B.同学们前后态度的对比,从侧面写出女孩对梦想的认识发生变化,她坚定了追梦之旅。C.“刺耳的哄笑”及“经久不息的掌声”都是对女孩的正面描写。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女孩形象的高大。2.下列对“掌心的梦想”在文中的含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表面上指女孩除去掌心的黑斑,不再受到嘲笑。B.喻指人生追梦,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掌心。C.仅仅指“我们”梦想的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3.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是对人物的()进行的描写。(3分)①那一刻,她唯一的选择只有沉默。②泪水中,女孩第一次绽开了笑脸,右掌心的那块黑斑依然存在,但她以它为荣。A.外貌 B.心理 C.动作4.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1)触目惊心:(2)锲而不舍:5.探究和感悟:读完本文,你的感受是(4分):

是金子就会“发光”①黄金是财富的象征,一说起黄金,大家都想到黄金首饰。其实,黄金在现代高科技中也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②智能手机里就有“真金”。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一台智能手机大约含有50毫克的黄金。智能手机的工作环境千差万别,但不外乎高温、低温、湿气以及腐蚀性污染物等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无疑为智能手机内部线路的防腐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黄金的导电性不如银和铜优秀,但它的防腐性可是一绝。黄金在零下55℃至200℃具有稳定的导电性能,并且不会腐蚀。即使在高湿度场所,甚至在含有腐蚀性污染的场合,电路中的黄金也能确保电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③黄金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当中,还在人类航空航天事业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④黄金具有反辐射性,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接近100%,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的辐射防护。来自太阳和其他恒星的辐射,对在外层空间工作的航天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航天器表面涂上镀金层,可以大幅度降低航天器内部的温度。在航天器仪表上涂上镀金层,能反射掉98%以上的红外线,保证仪器、仪表正常工作。在航天服上涂上镀金层,可以使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免遭太空红外辐射的伤害。⑤黄金在现代医疗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黃金防腐性好,不过敏,而且看上去十分美观,常被应用于牙科。黄金还是少数疾病的治疗药物呢,如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黄金纳米粒子还被应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呢!⑥是金子就会“发光”!黄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高科技中的“新宠”。(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2019年第3期)1.题目“是金子就会发光”中的“发光”在文中是指【 】A.黄金首饰能发出耀眼的光芒,深受大家喜爱。B.黄金在现代高科技中应用广泛,作用巨大。C.黄金在人类航空航天事业中作用巨大。D.黄金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作用巨大。2.第⑥段“黄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高科技中的新宠”中的“新宠”的表达效果是【 】A.形象地写出了黄金在现代高科技中还应用较少。B.形象地写出了黄金是科技中的新型材料。C.形象地写出了黄金的作用是新近才被人挖掘出来的。D.形象地写出了黄金在现代高科技中广泛应用,备受喜爱。3.第②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列数字 B.列数字、打比方C.下定义、列数字 D.作比较、举例子4.下面是对第④段内容的概括,概括得最正确的一项是【 】A.在航天器表面涂上镀金层,大幅度降低了航天器内部的温度。B.在航天器仪表上涂上镀金层,能保证仪器仪表正常工作。C.黄金具有反辐射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的辐射防护。D.在航天服上涂上镀金层,能使航天员免遭太空红外辐射的伤害。5.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电路中的黄金能确保电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B.近年来,黄金纳米粒子还被应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C.黄金具有反辐射性,为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D.黄金具有反辐射性,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达到100%。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两句诗中的“见”字,读音和意思都一样。

行走山水,拥抱自然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欣赏着美如画卷的西湖景色,我们会吟诵起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来到枫叶似火的香山,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便流淌在心间;而置身庐山,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又萦绕耳边。

根据内容连线,并按要求作答。白日放歌须纵酒 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东入海 花木成畦手自栽洛阳亲友如相问 青春作伴好还乡茅檐长扫净无苔 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送别诗”是我们学习过的古诗中比较多的一种,你学习或背诵过的“送别诗”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把其中你最喜欢的两句诗默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相关的节日是:__________。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爱国情感的一项是【 】

诗词中有景色,如苏轼写下的词句:“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诗歌中有想象,如皮日休想到月宫和嫦娥,写下诗句:“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______。”

诗词如歌。“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这是渴求变革的爱国之歌;“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欢乐祥和的迎新之歌。

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

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