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991年全国统考

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③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1.上述对联都出自中学课文,这些课文的作者依次是【 】(2分)

A.邓拓  毛泽东  曹雪芹

B.邓拓  邓小平  曹禺

C.吴晗  毛泽东  曹禺

D.吴晗  邓小平  曹雪芹

2.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

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

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

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

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

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

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答案解析

AC

讨论

沙鸥翔集,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杨继盛名联)

中国建筑的希望梁思成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妤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囯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有删改)1.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6分)答:2.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6分)答:3.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6分)答: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①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②____________,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赤壁赋》“⑤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⑥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名余曰正则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以“犁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

下面的五句古文的译文,只有两句是符合原意的,把它们找出来。【 】【 】

对下面句子中的加红的词,是否属于人称代词的判断正确的是【 】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弟子也,亦弟子也,亦能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瘐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用心有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叩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叩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1.羿和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2分)得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2分) 4.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今日我疾作 (A)今天我出发得匆忙。 (B)今天我赶快来作战。 (C)今天我的病突然加剧了。 (D)今天我的病犯了。 〖答〗(  ) (2)问其仆 (A)问他的卫士。  (B)问君王的使者。 (C)问替他驾车的人。(D)问他的左右侍从。 〖答〗(  ) (3)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A)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B)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C)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D)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答〗(  ) (4)发乘矢而后反 (A)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回头。 (B)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投降。 (C)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D)射了四箭然后背转身。 〖答〗(  ) 5.子濯孺子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是因为:(A)他知道庾公之斯生性仁慈。 (B)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C)他知道庾公之斯认识自己。 (D)他知道庾公之斯忠于君主。 6.“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指的是_________(答案不超过两个字)。“去其金”是为了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六个字)。(2分) 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3分)得分 注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10分) 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了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注意事项: 1.文章要有中心,语言通顺,书写合乎规范(标点占格,阿拉伯数码两个占一格); 2.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要交代清楚; 3.写出家长、学校各自的态度和认识; 4.尽量不超过190字(含标点),字数超出要扣分; 5.某些不很重要的材料可以省略,可以不按照原材料的顺序,也可以不使用原句。(打草稿处) 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方括号中是古人注解),读后答题。甲.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注:使酒,因酒纵性谓之使酒。近,谓亲近天子而为大臣。]至,留邸(①a)一月,见(①b)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注:谓窥见陛下深浅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乙.以一人之誉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毁而遣季布天下将窥其浅深虽然何病人主威福之大权,岂以天下莫能窥为不测哉!布之悻悻于罢去,而仰诘人主以取快,其不足以为御史大夫,明矣。使酒难近之实,自露而不可掩矣。文帝之失,轻于召布也,非轻于罢布也。慎用大臣而不吝于改过,闻人之言,迟之一月,而察其非诬,默然良久而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所以养臣子之耻也,非惭也。如(①c)其惭邪,抑(①d)以轻于召布而愧其知人之不夙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①对下列多义词,分别选出符合文义的解释。(4分) a邸 (A)国舍(B)旅馆(C)停留(D)达 答( ) b见 (A)进见(B)知道(C)显露(D)被 答( ) c如 (A)好象(B)或者(C)假如(D)将要 答( ) d抑 (A)发语辞(B)而且(C)还是(D)只是 答( ) ②选出“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的正确解释。(2分) (A)这个人一定有利用我来欺骗陛下的意图。 (B)这个人一定有人为我欺骗陛下的想法。 (C)这一定是有人利用我来欺骗陛下。 (D)这一定是有人认为我欺骗陛下。 【答】( ) ③选出“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的正确解释。(2分) (A)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到这件事后,就有办法窥测陛下的深浅了。 (B)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到这件事后,有的会据此窥测陛下的深浅。 (C)我担心天下的人,知道或听见这件事的,就有办法窥测陛下的深浅了。 (D)我担心天下知道或听见这件事的人,有的会据此窥测陛下的深浅。 【答】(  ) ④选出“布辞之官”的正确解释。(2分) (A)季布拒绝回到河东太守任上去。 (B)季布辞别文帝回到河东太守的任上去。 (C)季布辞去了河东太守的官职。 (D)季布推辞了文帝封他的河东太守这个官职。 【答】(  ) ⑤从司马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季布和文帝的看法,王夫之的看法与他不同。两者的差别有四种说法,选出正确的一种。(3分) (A)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但知过能改;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改过太迟。 (B)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又文过饰非;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人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知人太晚。 (C)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又文过饰非;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改过太迟。 (D)司马迁认为季布刚直敢言,文帝缺乏主见,但知过能改;王夫之认为季布偏狭任性,文帝知过能改,只是知人太晚。 ⑥给画“~~~”线的文句加标点符号。(2分) 以一人之誉而召季布以一人之毁而遣季布天下将窥其浅深虽然何病

《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的一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