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993年全国统考

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评分标准:目的(一)3分。应包括文具盒的①质地(材料)、②形状、③色彩(图案),以及④文具盒内的物品。其中前3项为必须说明的,如缺1项扣1分;如缺第4项,可不扣分。目的(二)3分。应包括文具盒的①质量...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__①__,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__②__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則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__③__。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些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哪些不大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含糖量较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不字。(5分)

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从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120字左右。(1)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对新诗加以简评。(2)请你以李明的名义,给xx诗刊编辑部写封信,推荐这首诗。(不能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弥漫的水汽,浸润了远来的家书。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好在啊,好在还有记忆中西窗的烛光它摇曳在眼前,摇曳在今夜的巴蜀。附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给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同学提一两条建议。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 援鼓之,狄人乃下。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蒉(kuì):草编的筐子。 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 ④夜邑:地名。 ⑤淄上:地名。 1.“五里之城,七里之郭”指的地方是【 】(1分) A.夜邑 B.即墨  C.淄上 D.淄、渑之间 下列各句中加黑字的正确词义是 2.上车弗而去【 】(2分) A.道歉 B.告诉  C.感谢 D.告辞 3.先生之矣【 】(2分) A.作标记   B.记住  C.记述 D.通“识”,知道 4.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5.请闻其说【 】(2分) A.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 B.请让我听你说一说 C.请你听我说一说 D.请你听听这种说法 6.明日乃厉气循城【 】(2分) A.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7.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3分)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西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1a)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1b)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1.在文中a、b两处应分别有表现小姑娘此时表情或动作的描述性文字,请填入题后的方格内。(4分) 要求:①符合两个小姑娘此时的心态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 ②语句通顺,上下连贯; ③不少于5个字,不超过15个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10分)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 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 ③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以下例句中的“则”与“则忧其民”中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2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D.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确意思是【 】(2分)A.不认为外物的好或坏和自己的得或失是可喜或可悲的事。B.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C.不认为外物的美好是可喜的,也不认为自己的坎坷是可悲的。D.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感到悲伤。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奥地利]斯.茨威格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h)(1)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2)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3)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5)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4)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a)(b)(c)(d)→(e)(f)(g)(h)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a)→(b)(c)→(d)(e)(f)(g)(h)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a)→(b)→(c)→(d)(e)(f)(g)→(h)2.“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 】(2分)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3.“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5.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3分)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I.__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__】【__】【__】【__】7.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 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 1.下列两句中的加红字的正确读音是【 】(1分) ①由是屡被谴 ②丁不之,竟不为立传 A.chù yú B.zhuó yú C.chù yǔ D.zhuó yǔ 2.“除佐作郎”中“除”字的正确意思是【 】(2分) A.降职 B.调职 C.升职 D.授职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黑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当以《晋书》付 ②执手看泪眼 ③可觅千斛米与 ④君既若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 】(2分)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 B.“寿独不为之屈”,“屡被谴黜” C.“蜀平” D.“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乡党以为贬议” 下列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5.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2分) A.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 B.宦人黄皓专门耍弄威势权术,大臣都违背自己心意而依附他 C.宦人黄皓独揽权柄,耍弄威势,大臣都迎合他的心意并依附他 D.宦人黄皓专门耍弄威势权术,大臣都迎合他的心意并依附他 6.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 】(2分) A.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 B.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按原本情况还不至于被贬废 C.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推究实情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D.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按原本情况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7.传文评价陈寿说:“其为时所重如此。”这样说的根据是【 】(2分) A.宦人黄皓专弄权威,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 B.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 C.撰《魏蜀吴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D.夏侯湛见寿所作,坏己书而罢,张华认为当以《晋书》相付。 8.对传文自“或云”至末尾一段内容正确的理解是【 】(2分) A.交代了陈寿低评丁仪、丁 及诸葛亮、诸葛瞻的原因。 B.反映了陈寿撰史的态度有欠严肃、公允,有挟私报复之嫌。 C.评价诸葛亮、诸葛瞻有别于丁仪、丁 ,褒贬不同,侧重各异。 D.陈寿客观记载了诸葛亮、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就少了。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1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1乙)”、韩 的《秋斋》:“(1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1丁)”,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1.(甲)(乙)(丙)(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各是哪一项?(只填序号)(2分)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甲(____);乙(____);丙(____);丁(____) 2.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有哪几项?【 】(2分)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先画枝节叶片,然后再用淡墨勾画渲染。 3.下面的词语分别能表现A萧悦、B苏轼、C倪云林、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画家的艺术特色?(只填序号)(2分) ①雄健、豪放[____] ②古拙、朴质[____] ③雅致、逼真[____] 4.简要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不超过26个字)(3分) 5.我国竹画从整体上看(不是指某个画家)有哪些主要特点?根据这段文化简要答出三点,有的可从文中找出句子改写。不超过60字。(3分)。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②别求新声于异邦③横眉冷对千夫指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⑤万众同仰“民族魂”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

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你还在我身旁戴畅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莱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

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

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摘编自《文汇报》)(1)为左图或右图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2分)选择____图,标题:________________。(2)分别简要评价左图、右图的创意。(4分)左图:右图:

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①__________;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②__________;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③__________;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④__________。(取材于余艳《大国引擎》)A.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B.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C.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D.聚焦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

言談中有時會透過吃虧讓步的態度或方式表達善意,以求達成良好的互動。下列畫底線處的對話,運用此一言談技巧的選項是【 】

閱讀下文後,請依據作者的引述與闡釋,說明當人發揮自己的天賦時,如何能產生自由與踏實的威受。文長約100-150字(約5-7行)年輕人要清楚自己的志向,不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當你找到自己的天賦時,會有一種如英國教育改革家肯,羅賓森所說的歸屬於天命的狀態∶歸屬於天命,有跡可循,最明顯的就是自由與踏實的成受。當你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可能覺得活出了真實的自我。你覺得自己做著天生該做的事,也成為你天生該成為的人。但我們常常提到讓天賦自由,我很擔心逭會造成一種誤解,以為找到天賦就自由了,可以放羊吃草丶開散度日。天賦,不是偷懶的藉口·沒有一個天才可以光靠天賦扶搖直上。正好相反·天赋是由一種不得不然的熱情所驅動,你熱愛一件事,熱愛到足以打死不退,全身有一股強烈飢渴往前追尋的力量。因此,任何天賦都需要回到紀律的堅持上。(改窩自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近来,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微纪录片以小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关照社会,在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食类纪录片向来最受欢迎。如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不仅带观者吃遍全国各地,短片中更有故事有乡愁,一句“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不知打开了多少人的味觉记忆。美食养胃,国宝养眼。2017年,《如果国宝会说话》横空出世,该片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将精美与精彩浓缩在5分钟的短片中,推出之初便引爆相关话题,“国宝热”持续至今。微纪录片这一新型纪录片形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到每个人的身边,记录典型人物,宣传地方风物,传承文化记忆,聚焦特别主题,定格了多彩中国的一个个精彩瞬间,用镜头把各地的亮色呈现给相对固定在一地的受众。以小角度记录人生和社会百态,为时代画像。(1)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真实性”,是微纪录片的基本要求。根据上文,谈谈对微纪录片“真实性”的理解。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倡议书各位同学: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中学学生会×年×月×日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和______。(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根据下面说明,完成后面两题。“育人财会职业高中”为及早安排本校毕业生的工作,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标题是“育人财会职业高中预聘毕业生”。该标题意思表达得不准确。请分别按以下两项要求对该标题进行修改。(修改后要符合刊登启事的本意,学校全称不得改动) ①保留“预聘”一词,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用“预聘”一词,不超过13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曾子之( )妻之( )市,其子随之( )而泣。其母曰:“女( )还顾反为女( )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 ),是教子( )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下文加黑的词跟现代语的哪个词相当,把它填在括号里。(2)把下面三句话译成现代语。(a)妻止之曰(b)特与婴儿戏耳(c)婴儿非与戏也

三张小方桌拼在一起,作为会议桌,接待客人和供开会之用。

细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把它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要求做到:(1)按原文内容缩写,不要写成读后感之类,否则扣分;(2)突出原文的中心思想,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原文的要点;(3)缩写成的文章要首尾连贯,不能写成提纲;(4)思路清楚,文字通顺;(5)全文不得超过六百字,否则扣分;(6)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个标点也占一格。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华主席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曾经指出:“建设速度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特别是从国际阶级斗争的形势来看,这个问题的政治性质就更加尖锐。”余秋里同志在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说:"怎么样能够把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搞得更快一些,这是全国上上下下普遍关心的一大问题。”我们的伟大祖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把速度问题牢牢记在心坎上,落实在行动上,有了高速度的思想,才有高速度的行动。要时时计算三年、八年、二十三年这个时间表。时间就是速度。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争时问,抢速度,大大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早在一九五八年就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油,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灵魂是高速度。高速度全面体现了多快好省的要求。我们要求的高速度是在高质量、低消耗基础上的高速度。做不到高质量、低消耗,只讲多快,不讲好省,最终仍然没有真正的高速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曾经是相当高的。有些工业部门,如石油工业,甚至做到了持续地高速度发展。但是近几年来,林彪反党集团,特别是“四人帮”,叛狂地干扰、破坏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狂叫“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从根本上反对、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他们违背毛主席的指示,另搞一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预期的目标。毛主席在光辉的鞍钢宪法中提出了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号召。毛主席还指示要迎头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指出,要学习外国的一切好的经验,把向外国学习与独创精神结合起来,走我国自己的工业发展的道路。大搞生产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是毛主席创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伟大理论的个重要部分,也是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要高速度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科学一定要走在生产前面。要尽可能快地学会和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然,怎么能迎头赶上呢?“四人帮”百般压制广大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进行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积板性,把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诬蔑为洋奴哲学、卖国主义。结果推迟了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时间,破坏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我们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都需要有一个高速度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呢?华主席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的讲话中,已经给我们作了全面、深刻的回答:“今后二十三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不能比过去二十八年更快更好一些呢?我们认为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有了二十八年中建设起来的物质基础。我们有了二十八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经过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刘少奇、林彪、“四人帮”三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全党的团结更加坚强了,全国人民的觉悟更加提高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能够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精神振奋起来,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了。由于这些有利条件,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今后的二十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将比过去的二十八年更快更好。”(注意:缩写时扼要概括华主席讲话大意,不要全部照抄原文。)只要我们抓纲治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们的发展速度完全有可能大幅度地增长。各级领导冋志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工人欢迎,农民欢迎,全国人民都欢迎,关键在于领导思想要跟上去。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三大革命运动一齐抓,为高速度发展生产力而奋斗。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规划,高速度的奋斗目标,一定能把亿万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板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这个力量是无穷的,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加快速度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扎扎实实地下工夫。一定要按照唯物论、辩证法办事,学习大庆、大寨的榜样,实事求是,埋头苫干,尊重科学、鼓实劲,不鼓虚劲。有困难就向群众讲清楚,群策群力,战胜困难。一定要抓主要矛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想有高速度,从全国看,首先要集中力量突破薄弱环节,特别是要把煤、电、运输等薄弱环节搞上去。

(所、岂、虽、亦、必、故)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所、岂、虽、亦、今、既)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乃、而、亦、故、则、且)曰:教学相长也。(1)下文三个括号里各有六个虚词,保留最合适的一个,把其余五个划去。(2)上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从下面三条解释里选择一条正确的,把不正确的两条划去。(a)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b)知识不够,然后才能知道自己要反复学习。(c)智力不够,然后才能知道自己要反复学习。(3)上文"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从下面三条解释里选择一条正确的,把不正确的两条划去。(a)董得艰难困苦,然后才能自力图强。(b)知识贫乏,然后才能勤奋地钻研(c)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努力向上。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语。(注意:"1、根据原文直译,2、译文要通顺,3、要加标点符号,4、译文写在试卷上。)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族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按可诬一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