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1988年全国统考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

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的振兴付出代价。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⑤有人看改革只有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⑦现代人看欧洲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苦难中开创新纪元的。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起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A、

B、

C、

D、

答案解析

B

讨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大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既使困难重重,他也豪不畏惧,正是我们的好榜样。

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B.触手可及 空穴来风 泾渭分明 取之不尽C.近在咫尺 空穴来风 非此即彼 源源不断D.触手可及 杞人忧天 非此即彼 取之不尽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B. 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D. 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一项【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一项【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一项【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一项【 】

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的可能,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质必须高度稳定。

閱讀下文,選岀敘述正確的選項【 】名片的種類式樣之多,就如同印名片的人一樣。有足以令人發笑的,有足以令人骇怕的,也有足以令人哭不得笑不得的。若有人把各式的名片聚集起來,恐怕比香菸裡的畫片還更有趣。畫片:早期菸商為宣傳產品並防止香菸折损,在菸盒中放置的小圖片。官僚的名片,時行的是單印名姓,不加官銜。其寳官做大了,人就自然出名,官銜的名片簡直用不著。惟獨有一般不大不小的人物,印起名片來,深恐自己的姓名太輕太賤,壓不住那薄薄的一張紙,於是把古往今來的宫銜一齊的印在名片上,黧上去黑糊糊的一片,就好像一個人的背上馱起一塊大石碑。身通洋務,或將要身通洋務的先生,名片上的幾個英文字是少不得的,湯姆查利都成,甚而再冠上一個聲音相近的外國姓。因為名片也者,乃是一個人的全部人格的表現。(梁實秋〈名片〉)

下列句子中,与“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的马在一夜间忽然变多了。”结构相同的是【 】

下列句子中,与“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结构相同的是【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基露时间长,___①____,甚至失聪。 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__②___ , 均会产生水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 ③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②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___,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比如有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辫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答: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________,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________,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________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一脉相承 薪火相传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B.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C.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D.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3).文中面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①________。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②________,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③________,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①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②____________________,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③____________________,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他自己创作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几十部小说总称为《____________》。

写作(本题共45分。分两题写,说明性文字占15分,议论文占30分)注意:写在试卷上,每字占一格,标点符号也写在格内。要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一)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二)根据上面这幅漫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 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2.相如度秦王虽斋,决约不偿城。(  ) 3.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  ) 4.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与璧而秦不与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

下面列出中国古代文学家十二人和古典文学作品十二篇,请把每一位唐代作家和他的作品分别用线条连起来。(画错倒扣分) 陶渊明   琵琶行 欧阳修   六国论 韩愈    阿房宫赋 陆游    桃花源记 杜牧    石钟山记 辛弃疾   中山狼传 王勃    捕蛇者说 杜甫    杜少府之任蜀州 宋濂    师说 李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马中锡   梦游天姥吟留别 贾谊    孔雀东南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画横线的语句。 戴进,锻工(锻炼金属制作首饰的工匠)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粮食)?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铄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使用)耳。彼惟煌煌是耽(沉溺),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 1.直倍常工 2.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 3.不朽吾名 4.子巧托诸金 5.斯必传矣

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要求做到观点明确,有所分析,有真情实感。(注意:写在试卷上,每字占一格,标点符号也写在格内。要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运用下边这段文字材料,回答问题。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shí______掏挖,山体常常崩tā______滑坡,滑落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强大的水流xié______带搅拌,变成nián______稠的浆体,沿着斜坡或沟谷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1.按照文中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汉字。 2.根据上文所述,形成泥石流的必要条件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给泥石流下一个正确、严密的定义(写在线里,连标点在内不能超过45个字)。 泥石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边(1)(2)(3),是从三篇文学作品里节选出来的片断(字母代表作品中的人物)。试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1)A:(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B:(接过支票,把它撕了)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A:你不要太固执。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B. 望着A,一句话也不说) (2)C把金路易铺在桌上,D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象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象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 (3)E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一层写过字的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地凑起来的人民币来,拿出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他时刻提醒自己,出了门要稳当,不要慌张,免得出差错和丢失东西。 1.填写表格: 序号  人物是谁   篇 名  作者 (1)  AB 《    》   __________(2)  CD  《    》   __________(3)  E   《    》   __________2.从前面三段文字中各选出两个描述人物动作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在横线上),并说明这些词语表现了人物性格特征的哪一个侧面(填入括号内): 人物B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述,表现了这个人物性格中(  )的一面。 人物D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述,表现了这个人物性格中(  )的一面。 人物E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述,表现了这个人物性格中(  )的一面。

阅读下边这篇文章,然后答题:括号里的文字是注释。本题共11道小题,凡选择题一律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 里打“√”。 说起中国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再早虽然还有《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但《尚书》、《国语》、《战国策》,都是记言的史,不是记事的史。《春秋》和《左传》是记事的史了,可是《春秋》太简短,《左传》虽够铺排的,而跟着《春秋》编年的系统,所记的事还不免散碎。《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大概东汉、魏、晋到唐,喜欢《汉书》的多,唐以后喜欢《史记》的多,而明、清两代尤然。这是两书文体各有所胜的缘故。但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它们叙事写人的技术,毕竟是大同的。 《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这里指笔法、写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里也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与大体是无关的。原来司迁自遭李陵之祸,更加努力著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他在《报任安书》和《史记自序》里引了文王以下到韩非诸贤圣,都是发愤才著书的。他自己也是个发愤著书的人。天道的无常,世变的无常,引起了他的慨叹;他悲天悯人,发为牢骚抑扬之辞。这增加了他的书的情韵。后世论文的人推尊《史记》,一个原因便在这里。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为“纪传体”,因为“纪传”是最重要的部分。古史不是断片的杂记,便是顺按年月的纂录;自出机杼,创立规模,以驾驭去取各种史料的,从《史记》起始。司马迁的确能够贯穿经传,整齐百家杂语,成一家言。他明白“整齐”的必要,并知道怎样去“整齐”:这实在是创作,是以述为作。他这样将自有文化以来三千年间君臣士庶的行事,“合一炉而治之”,却反映着秦汉大一统的局势。《春秋左氏传》虽也可算通史,但是规模完具的通史,还得推《史记》为第一部书。班固根据他父亲班彪的意见,说司马迁“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直”是“简省”的意思;简省而能明确,便见本领。《史记》共一百三十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汉书》的名称从《尚书》来,是班固定的。他说唐虞三代当时都有记载,颂述功德;汉朝却到了第六代才有司马迁的《史记》。而《史记》是通史,将汉朝皇帝的本纪放在尽后头,并且将尧的后裔的汉和秦、项放在相等的地位,这实在不足以推尊本朝。况《史记》只到武帝而止,也没有成段落似的。他所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共十二世,二百三十年,作纪、表、志、传凡百篇,称为《汉书》。班固著《汉书》,虽然根据父亲的评论,修正了《史记》的缺失,但断代的主张,却是他的创见。他这样一面保存了文献,一面贯彻了发扬本朝功德的趣旨。所以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是极大的。他的书所包举的,比《史记》更为广大;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尽在其中。 书里没有世家一体,本于班彪《后传》(共65篇,班彪作)。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无所谓侯国,也就无所谓世家。这一体的并入列传,也是自然之势。至于改“书”为“志”,只是避免与《汉书》的“书”字相重,无关得失。但增加了《艺文志》,叙述古代学术源流,记载皇家藏书目录,所关却就大了。《艺文志》的底本是刘歆的《七略》。刘向刘歆父子都曾奉诏校读皇家藏书;他们开始分别源流,编订目录,使那些“中秘书”渐得流传于世,功劳是很大的。他们的原著都已不存,但《艺文志》还保留着刘歆《七略》的大部分。这是后来目录学家的宝典。原来秦火之后,直到成帝时,书籍才渐渐出现;成帝诏求遗书于天下,这些书便多聚在皇家。刘氏父子所以能有那样大的贡献,班固所以想到在《汉书》里增立《艺文志》,都是时代使然。司马迁便没有这样好运气。 《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表、志由曹大家(即班昭,班固之妹,嫁给曹世叔。“家”通“姑”)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至平帝有班彪的《后传》作底本。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史书述汉事,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这是他的独到处。汉代“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他实在表彰得更为到家。书中收载别人整篇的文章甚多,有人因此说他是“浮华”之士。这些文章大抵关系政治学术,多是经世有用之作。那时还没有文集,史书加以搜罗,不失保存文献之旨。至于收录辞赋,却是当时的风气和他个人的嗜好;不过从现在看来,这些也正是文学史料,不能抹煞的。 班、马优劣论起于王充《论衡》。他说班氏父子的著作文义浃备,纪事详赡(浃,周密。赡,丰富、充足),观者以为胜过《史记》。王充论文,是主张华实俱成的。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他所说的华,便是辞赋化。《史记》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这正是辞赋的影响。自此以后,直到唐代,一般文士,大多偏爱《汉书》,专门传习,《史记》的传习者却甚少。这反映着那时期崇尚骈文的风气。唐以后,散文渐成正统,大家才提倡起《史记》来;明归有光及清桐城派更力加推尊,《史记》差不多要驾乎《汉书》之上了。这种优劣论起于二书散整不同,质文各异;其实是跟着时代的好尚而转变的。 1.根据这篇文章第一段所述,在下表的冒号后面填入文中提到的全部书名。 2.“各有所胜”的“胜”字是什么意思?下文哪一段是发挥这个意思的? 3.“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这句话的正确读法是哪一种?(包括读音和连读,横线表示连读) A.  zhǐ jù shìshí lù,shǐ shànwù zì jiàn。(  ) B.zhǐ jùshì shílù,shǐ shànè zì xiàn。(  ) C.zhǐ jùshì shílù,shǐ shànwù zì xiàn。(  ) D.zhǐ jù shìsjí lù,shǐ shànè zì jiàn。(  ) E.zhǐjù shìshí lù,shǐ shànè zì xiàn。(  ) 4.这里为什么把“身败名裂”的“败”字换成“废”字? 5.文中“整齐”的意思是: A剪裁文章,使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 B“整”指内容的条理性,“齐”指体例的一致性。(  ) C对材料加以取舍和剪裁,使结构完整,体例划一。(  ) D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取舍材料,建立自己的体系。(  ) E整理材料,并进行加工,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 6.解释“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意思。 7.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而作者却说“汉代封建制度实际上已不存在”,二者看来是矛盾的,对此应如何理解? 8.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是: A说明《汉书》在体例上与《史记》的不同及其原因。(  ) B说明《汉书》写作时历史条件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 C说明《汉书》所依据的史料比《史记》丰富得多。(  ) D说明《艺文志》写作材料的来源是刘歆的《七略》。(  ) E说明《汉书》为后世保留了珍贵的皇家藏书目录。(  ) 9.这四个人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10.画线的句子中,那些地方应该用引号?请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