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题(1984年全国统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 

1.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2.相如度秦王虽斋,决约不偿城。(  ) 

3.故不战而强弱胜已判矣。(  ) 

4.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与璧而秦不与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

答案解析

1.背  2.违背、背弃  3.失败  4.依仗、凭借  5.承担、担负

讨论

仔细阅读下边几段文字,然后答题。本题一共包括11个小题,按顺序原文中加红或画线的词句相对应。凡选择题一律在正确答案后边的括弧中打“√”号。每题只准打一个“√”,否则不给分。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有力的证据断言: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是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是野蛮社会一样。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的历程相同。① 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现与发明层出不穷,我们根据这些把人类的进程划分成先后相承的若干阶段。同时,各种社会制度,因为与人类的永恒需要密切相关,都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也同样成为我们划分阶段的依据。将这些制度,这些发明与发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②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独特的文化,要是我们把人类文化的每一阶段的成就综合起来,分门别类,互相比较,就可以对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及其发展进度的比率得到一个印象。这种办法还能使我们对这些阶段的相对长度形成一种概念。③④我们把陶器的出现作为野蛮社会开始的标志,因为人类必须先有村居生活,而且必须在简单的技术已经达到相当进步的水平之后,才有可能制造陶器。⑤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制陶术的出现为改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近代文明是在野蛮阶段的各种发明、发现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大量吸取了野蛮阶段的种种成就。不管文明人的成就多么卓越伟大,都不能使我们低估或无视人类野蛮阶段所完成的事业。⑥要知道,野蛮阶段的人类已经创造并享有了文明的一切要素,只有使用文字一项是例外。文字的使用是文明阶段开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随着发明和发现的产生,随着制度的发展,人类的心灵也必然因之而愈来愈开豁,人类的脑子也在逐渐变大,尤其是大脑部分。在蒙昧阶段,人们要从一无所有的环境里想出最简单的发明是极其困难的;在这样一种原始的生活条件下要发现任何可资利用的物质或自然力量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当时人类心智发展之迟缓是不可避免的。要把这样一些蒙昧初开,野犷难驯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社会,当然也是十分困难的。毫无疑问,最早的发明项目、最早的社会组织,是最难于产生的,因此从蒙昧阶段过渡到野蛮阶段所经历的时间是最长的。⑦ 人类发展进度比率的问题同人类文化各阶段的相对长度直接有关。人类发展的速度自始至终是循着几何级数递增的,虽不是严格遵守这个规律,但基本上是如此。这一点不仅曾为历史事实所证明,而且从理论上说,也不可能遵循其它的规律。⑧因为每当人类获得一项准确的知识之后,就变成了进一步获得新知识的动力,就这样一直推进到极其错综复杂的现代知识。因此,虽然人类在最早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慢,在最近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快,可是我们如果就这两个阶段的成就同全部成就关系来估量,则最早一个阶段的成就的相对量可能是最大的。我们认为下边这种看法有可能会得到公认,那就是:人类在蒙昧阶段的进步,就其对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而言,要大于野蛮阶段的进步;同样,人类在整个野蛮阶段所取得的进步要大于其后整个文明阶段的进步。⑨ 人类文化上的这些阶段的相对长度是多少?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虽然不可能作出精确的估计,但不妨试求其近似值。根据发展速度按几何级数递增的理论,蒙昧阶段的时间自然要比野蛮阶段为长,而野蛮阶段要比文明阶段为长。如果我们假定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时间已有十万年,那么我们至少要把六万年划归蒙昧阶段。按照这样的分配,人类中最先进的一部分⑩竟花去五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蒙昧阶段。余下的时间里,要把两万年——即五分之一——划归野蛮阶段的初期。给野蛮阶段的中期和晚期留下一万五千年,文明阶段就只剩下五千年左右了。 人类经历蒙昧阶段的时间比此后的全部经历还要长,而文明阶段所占据的时间只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小片段。这个结论在人类学上是极其重要的。⑪①按照作者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按顺序分为哪几个阶段? ②左边画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a.人类出于同一祖先,因此有同样的需要和心理。( ) b.同一个种族的成员在同样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需要和心理。( ) c.人类所有种族在相似的情况下,其需要和心理是相同或类似的。( ) d.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而具体的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只能是近似的。( ) ③这一段有两个“其”字。第一个“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里的“相对量”和“比率”的意思是: a.“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发展相对成就的大小,“比率”指不同阶段发展速度的比较。( ) b.“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发展相对成就的大小,“比率”指这些成就的量的比例。( ) c.“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成就的相对重要性,“比率”指不同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时间。( ) d.“相对量”指不同阶段文化成就在数量上的比较,“比率”指不同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时间。( ) ⑤作者把陶器的使用作为野蛮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因为: i.____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在这两句话里,作者只提到野蛮阶段和近代文明的联系,没有提到蒙昧阶段,是因为: a.近代文明的发展与蒙昧阶段的文化并没有联系。( ) b.蒙昧阶段无文化成就可言。( ) c.野蛮阶段的文化成就比蒙昧阶段更重要。( ) d.近代文明与野蛮阶段有直接继承关系。( ) ⑦这一段的意思是: a.发明、发现的产生,社会制度的建立,是野蛮阶段的开始,而在蒙昧阶段,这一切都是很困难的,所以蒙昧阶段特别长。( ) b.发明、发现的产生,社会制度的建立,都开始于蒙昧阶段,但由于从无到有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蒙昧阶段特别长。( ) c.在蒙昧阶段,人类无发明、发现和制度可言,而这三者是野蛮社会开始的必要条件,因此,二者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间隔时间。( ) d.通过蒙昧阶段发明、发现和建立制度的困难,说明原始人智力发展迟缓的原因。( ) ⑧这里所说的“理论”,文中有没有解释?如果有,请你在有关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如果没有,请你用一两句话简要地解释一下(写在下边)。 ⑨作者提出这样的看法是因为: a.蒙昧阶段最长,野蛮阶段次之,文明阶段最短。( ) b.蒙昧阶段取得进步所付出的劳动量最大,野蛮阶段次之,文明阶段最少。( ) c.人类早期成就是以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 d.人类智力的发展比具体成就更重要。( ) ⑩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说“人类中最先进的一部分”?光说“人类”行不行?为什么? 这个结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它告诉我们今天的文明是无数代祖先无声无息孜孜努力的结果,我们应该认识创业的艰难。( ) b.它证明人类历史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速度也相同。( ) c.它纠正了多年来流行的看法,使我们对人类发展的规律有清晰的认识,鼓舞我们进一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信心。( ) d.它确认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且在发展速度方面按几何级数递增这一规律。( )

《樱花赞》、《百合花》、《花城》、《南州六月荔枝丹》、《杨树》等作品都写到了花草树木,但它们的文体各不相同,表达方式都不一样。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都是资产阶级剥削者的典型。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和姚雪垠的《虎吼雷鸣马萧萧》都写到了李自成这个历史人物,但前者是学术论著,后者是文艺作品。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孙犁的《荷花淀》都描写了荷花,它们都是写景的散文。

下边列举的鲁迅的作品里,有哪几篇是小说?请在不是小说的篇名前的括弧里打“×”,并在小说篇名前边的括弧里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它们发表的先后次序。(2分) ( )《记念刘和珍君》 ( )《药》 ( )《拿来主义》 ( )《祝福》 (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阿Q正传》 ( )《狂人日记》 ( )《<呐喊>自序》

请把相应的汉字写在拼音下面。bìxū yánsù cáizhèng jìlǜ

请把相应的汉字写在拼音下面。Zhuózhòng zhuāhǎo tǐzhì gǎigé

写作(本题共45分。分两题写,说明性文字占15分,议论文占30分)注意:写在试卷上,每字占一格,标点符号也写在格内。要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一)仔细观察右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二)根据上面这幅漫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拼音方案:把这段话用相应的汉字写在拼音下面。Qǐngnǐmenbúyàobǎhuànxiǎngràngshīréndúzhànle。Cháng’é bēn①yuè,lónggōngtànbǎo……zhè xǔduōhuànxiǎng,tōngguòkēxué,jīntiāndàdōubiànchénglexiànshí。①又读bèn。

下列各組文句内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垣墉两字都是墙的意思),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1.下例句中加点的词跟现代语的哪个词相当,把它填在句后的括号里,只许填一个词,否则不给分。(8分)(a)猫于中山。( )(b)中山人之猫。( )(c)吾之在鼠。( )(d)饥寒远。( )( )(e)若之何而去猫也。( )2.下面三个句子各有五条解释,把正确的一条选出来,在后百的括号里打个“√”,其余四条后百的括号里一律不要写任何符号,否则不给分。(12分)(1)盍去诸?(a)大概该赶走它了吧?( )(b)为什么赶走它呢?( )(c)何不离开这儿呢?( )(d)何不把它赶走呢?( )(e)何不离开这些东西呢?( )(2)是非若所知也。(a)这迈理不象我们知道的那样。( )(b)是对还是错你是知道的。( )(c)是你所不知迈的。( )(d)是对还是错正象我们知道的那样。( )(e)这迈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3)个不病于无鸡乎?(a)不觉得失掉鸡有害吗?( )(b)不比没有鸡更有害吗?( )(c)不因为失掉鸡而受到损害吗?( )(d)没有了鸡不是一种损失吗?( )(e)不会因为没有鸡吃而生病吗?( )

虽人弗损,犹若不可得而法雍水暴

不得持尺不及召下

秦王必见臣公子患之,数请魏王,乃宾客辩士王万端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赵肉袒

圣人无常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昼夜勤作息,伶萦俜苦辛。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阅读下边三组句子,注意其中加红的字。读后填空,每个括号里只填一个字母。甲 (A)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适大病,不能行。 乙 (A)公输盘不说。 (B)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丙 (A)遂与秦王会渑池。 (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D)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在甲组中,(  )和(  )中的“适”意义相同。 在乙组中,(  )和(  )中的“说”意义相同。 在丙组中,(  )和(  )中的“会”意义相同。

仔细阅读下边的几段文字,解释红词在文中的含义。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青人因为人家说他“不觉悟”,气得三天没有吃饭。“不觉悟”算是最不名誉的一件事,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交朋友,谈恋爱,都要先看对方是不是觉悟了的。趣味相投的青年人见面谈不到三句话就要考问彼此的“人生观”;他们很干脆地看不起那些自认还“没有人生观”的人,虽然对于“人生观”这东西他们自己也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 在那时,“觉悟”与“不觉悟”的,如同黑白一样分明。鄙夷权势,敝屣尊荣,不屑安闲,对于那些抱着臭老鼠而沾沾自满的家伙只觉得可怜,掉臂游行于稠人广座之中,旁若无人地发议论,白眼看天,意若曰:“你们这一套值得什么,我有我的人生观!”这是“觉悟者”的风格。诚然这不免是“幼稚”罢?然而何等可爱!”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幼稚”的人们,冲锋陷阵,百炼成钢,在近二十年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焰万丈的诗篇。 在那时,没有这样的青年:听他的议论,头头是道,看他的行事,世故深通,一则曰“这是应付环境”,再则曰“为了生活,不得不然”,真人面前说假话,放一个屁也要“解释”出一番道理里;你说他是“罗亭”么,他没有罗亭那样热情坦白,说他是“阿Q”么,他比阿Q多些洋气,多会一套八股,多懂若干公式。而尤其不凡的,他会批评二十多年前的年轻人:幼稚!当然,他是老练的;可是也老练得太可怕了! …… 我想起这一切,真有点惘然,我并不愿意无条件拥护二十多年前那种“幼稚”,然而我又觉得,和那时的“幼稚”一同来的坦白,天真、朴素、勇敢,正是今天若干极想“避免幼稚”的年轻人所缺乏的。不怕幼稚,所不怕者,倒是这一点欠缺! 解释: (1)投: (2)鄙夷: (3)敝屣: (4)沾沾自满: (5)掉臂: (6)稠人广座: (7)诚然: (8)世故: (9)阿Q: (10)惘然: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般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起怜恤土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土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译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译文: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手亲问病公叔只公孙热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译文:(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译文:

贾失名逭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愚书于那中吴廷时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傳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译文:(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译文: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困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嗽。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燕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且泣且曰 拊:抚摩B.自有妇太夫人 卜:选择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舅姑 适:出嫁D.太夫人时时方伯公 风:劝说(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困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择了辞官归里。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外祖母的美德。(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退近。译文:②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译文:(4)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 曰 中 兴 以 来 郊 祀 往 有 趑 愚 尝 通 非 何 者 终 度 不 达 共 意 将 谓 郊 视 必 数 至 此 时 凶 愚 之 辈 复 生 心 于 侥 幸 矣 遂 从 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杌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大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译文:②疾笃,帝遣黄门待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译文: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三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足下也 期:期待。B.真可惜也 可惜:令人惋惜。C.使圣人旨不传 微:精深微妙。D.之于上古 参:检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饰温慎举予人B.向者仆期足下之心儿成,则可待乎C.有国者成败废兴远而无所至极邪D.能不亡失思念至也吾尝终日思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仆 自 知 顽 滞 不 能 苦 心 为 学 假 使 能 学 之 亦 不 能 出 而 施 之 恳 恳 欲 成 足 下 之 美 异 日 既 受 足 下 之 教 于 官 一 局 而 无 过 失 而 已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译文:(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译文: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晡、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注],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大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天,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选自《司马光集》)[注]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B.当时四方土大夫乐其无名教之 拘:束缚,拘束。C.牧亦坐是 废:(被)罢免。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果足以充儒名乎句读不知B.于外则不光此志不在小C.卒睢阳从径道亡,归璧赵D.将犬吠怪为巡船物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 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两 卷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4分)译文:(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天,其文岂必不传?(4分)译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答:

《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贞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余则无以难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具是不朽矣。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闽藩。属有岛寇事⑥,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怿,谓:“麒麟凤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飧食。”其曹偶持论若此。(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注]①宗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矩镬:犹规则法度。③碔:似玉的石头。④考功郎:吏部官员。⑤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⑥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叩之泠然五声 中:符合。B.余则无以子相也 难:请问。C.字不得句 累:积累D.以不能附 附会:依附(权贵)。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气有所不相入相为用至无所见犹不欲归B.夫以于鳞材夫人相与C.与物境会不赂者赂者丧D.规摹一方冠君我呼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起笔就勾画了从建安到盛唐群雄争胜的诗坛景象,为下文高度评判宗臣的才华和成就提供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文学史背景。B.宗臣凭着才气能做到“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而李攀龙和王世贞都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宗臣对他们两人很不屑。C.宗臣也有治世才能,任职地方能保境安民,又能“为儒生师帅”。他曾担任的考功郎属于京官,“出参闽藩”是离开京城到福建任职。D.文章将议论与描写结合,使阐发主张和塑造人物相得益彰。对宗臣与人论诗时动作的描写,虽只寥寥数笔,其形象就跃然纸上。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以 子 相 之 诗 足 无 憾 于 法 乃 往 往 屈 法 而 伸 其 才 其 文 足 尽 于 才 乃 往 往 屈 才 而 就 法 而 又 不 假 年 以 没 悲 夫 然 具 是 不 朽 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4分)译文:(2)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4分)译文: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日:“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乜。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逮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遺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域淀,号三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遺李兴议和。帝日:“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遺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倩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畔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闫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岀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诚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2)若欲货财,汉以玉启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