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953年全国统考

今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纪念的我国诗人是谁?

答案解析

屈原

讨论

“文房四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___、________ 、______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毅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觳纹生。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某校為弘揚儒家、墨家思想,特將新建的棟大樓命名為歸仁堂兼愛樓,若欲彰顯命名旨,則川堂懸掛的字幅依序應是【 】

依以下蘇先生的看法,滁州瑯琊山可能是瑯琊閣的發想來源,其所持的理由是【 】蘇先生:滁州瑯琊山之得名,或謂司馬伷曾暫駐於此’或謂司馬睿曾避亂於此。司馬伷是司馬懿之子,封瑯琊王,率兵平吳時接受吳主孫皓的投降。司馬睿是司馬伷之孫,十五歲襲瑯琊王爵位,西元318年在江東重建晉朝。二人皆與六朝都城金陵關係密切。電視劇《瑯琊榜》中,則有個與此山同名的組織瑯琊閣,攪動了大梁帝都金陵的風雲。因此,若要說劇中瑯琊閣的發想可...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_。

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1995年是农历________年,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1997年是农历________年。

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

沙鸥翔集,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杨继盛名联)

中国建筑的希望梁思成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妤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囯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有删改)1.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6分)答:2.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6分)答:3.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6分)答: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①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②____________,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赤壁赋》“⑤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⑥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表”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

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