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953年全国统考

《项羽本纪》是哪一部书的篇名?

答案解析

《史记》

讨论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竞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

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故 事 修 书 唯 官 高 者 一 人 书 职 名 时 景 文 守 郑 州 在 文 忠 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2)《新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这一系列的史书在体例上属________,其开山之作是________;文中欧阳文忠公、宋景文公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分)(3) 文中“存心至公,无欲上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答:

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以愚黔首……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 》的作者是西汉的_______。

“完璧归赵”的故事赞扬了_____________的机智勇敢。

《崇高的理想》(陶铸)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强权,救民于水火之中作为自己的理想。” “揭竿而起”一语见于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写的《______》。其中讲到陈涉起义时,说他“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______之中,率______之卒,将______之众,转而攻秦;______,揭竿为旗,天下______,______ 粮而______从”.

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史记·李将军列传》)

我们要了解和评判一个作者,应该知道他那时代对于他那一类作品的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后世文艺批评史的材料,而在当时表示一种文艺风气。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种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题材、体裁、风格的去取,给予他以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这个风气的人也受到它负面的支配,因为他不得不另出手眼来逃避或矫正他所厌恶的风气。正像列许登堡所说,模仿有正有负,亦步亦趋是模仿,“反其道以行也是模仿”;圣佩韦也说,尽管一个人要推开自己所处的时代,仍然免不了和它接触,而且接触得很着实。所以,风气是创作里的潜势力,是作品的背景,而从作品本身不一定看得清楚。我们阅读当时人所信奉的理论,看他们对具体作品的褒贬好恶,树立什么标准,提出什么要求,就容易了解作者周遭的风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然作为当然和必然。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作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得因对抗而摇动地位。传统愈悠久,妥协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就愈迫切,不再能委曲求全,于是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十八世纪批评家也要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而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未可忽视。 (节自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1.下面文字中红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 A.把握时机,委曲求全 B.顺应形势,改变常规 C.等待机会,破除习惯 D.因势利导,不拘一格 2.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空格,不超过20字,注意前后的衔接(4分)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根据文中所述,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文艺风气,有哪两方面的材料?(5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艺风气的同一现象中,常常包含着相反的两个方面,例如传统有“不肯变”的一面,又有“不得不变”的一面。文中第一段写了哪些这样的现象?(不超过60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问题。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问题: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 要求:①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象。 ②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概述和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 ③想象合理,对话内容围绕一个中心。 ④可适当描写鸟对话时的神态、心理、动作和口气等。 ⑤语言流畅,描写生动,卷面整洁。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问题。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