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2017年天津市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答: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答:

答案解析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成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间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芍作而不遽对非其人终旦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徽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虛。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妤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凶,横道伤杀 凶:凶险B.间里未尝让 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岁仓卒国绝,因家盘盘焉,困困,蜂房水涡B.或书丑得鞭勉行操为基C.处逸乐欲不放涂有饿莩不知发D.俗材因微过孰能讥之乎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⑥行苟离俗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C.王充做官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世,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3分)译文:(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3分)译文:(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2分)译文:

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道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千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麼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漸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睛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C.“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E.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2.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答:3.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分)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答:4.(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答:(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6分)答:

人类社会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空间是固定、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最初是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种子发芽、庄稼生长了……这些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立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一样,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立秋,凉风至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1.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B.从感知、观察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C.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而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D.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2.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B.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D.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立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D.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___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真与美就____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___的程度。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七岔犄角的公鹿(鄂温克族)乌热尔图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盆,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病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护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⑪“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⑫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⑬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⑭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⑮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⑯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⑰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⑱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⑲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⑳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㉑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晴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1.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2.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3.请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答:4.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道。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答: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答: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1. 这两首诗中都写到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2.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阁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答:

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溪涨清风 ① 面, 月 ② 繁星满天。 数只船 ③ 浦口, ④ 声笛起山前。 ①(A)吹 (B)掠  (C)袭  (D)拂  答(  ) ②(A)落 (B)圆  (C)明  (D)上  答( ) ③(A)傍 (B)依  (C)横  (D)到  答(  ) ④(A)声 (B)有  (C)几  (D)一  答(  )

对下列古诗句中红字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分)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答:

意难忘·山家[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注】①癭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1. 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___________。下片中“__________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注]耿:微明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答: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③《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诗句中,与图中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石壕吏”这首诗是谁作的?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简要地回答)

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后面的问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1分) A.此恨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   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   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  细看涛生云灭 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 】(1分)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 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2.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駟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