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2017年江苏省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道。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答: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答:

答案解析

1.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2.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1.颔联第一句,“乾坤迮”可...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阿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招,见先生所摆,咸叹赏以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塘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助书贾书于市 鬻:卖B.先生往 谒:拜见C.称之不 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之 陈:陈述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译文:(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译文:4.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答:

下列诗句中,与图中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地体验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夏明作品改动)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比如有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辫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溪涨清风 ① 面, 月 ② 繁星满天。 数只船 ③ 浦口, ④ 声笛起山前。 ①(A)吹 (B)掠  (C)袭  (D)拂  答(  ) ②(A)落 (B)圆  (C)明  (D)上  答( ) ③(A)傍 (B)依  (C)横  (D)到  答(  ) ④(A)声 (B)有  (C)几  (D)一  答(  )

对下列古诗句中红字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分)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答: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阁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答: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

意难忘·山家[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注】①癭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1. 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___________。下片中“__________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 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呜。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2分)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答: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1.赏析第一首中的【】里的句子。(3分)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1. 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2. 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答: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

和徐都曹① [南朝齐]谢眺宛洛②佳遨游,春色满皇州。结轸③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东都已俶载④,言归望绿畴。【注】①徐都曹:徐勉。都曹,官名。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皇州:帝都,指建康。③结轸:停车。④俶载:指农事伊始。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粹》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与写景结合 B.寓情于景物之中C.用典而不失自然 D.铺陈和比喻兼用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5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的含义什么?体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具体分析“孔雀东南飞”结尾一段(原文见下)的含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方格里。(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  )→(  )→(  )→(  )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