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①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⑨白杨入画。但不是中国水墨,而是西洋油画。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适宜画白杨。在油画框里,白杨用枝干和茂盛的叶子,来表达阳光醇厚,表达天空高远。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在吐鲁番的一条路边停下,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

⑪交河故城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吐鲁番。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首任都护是乔师望,他是唐朝将领,庐陵公主的驸马。后来接任的郭孝恪击败龟兹后,把安西都护府从交河城迁到了龟兹,即今天的新疆库车县。此后,都护府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府衙基本稳定在龟兹。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里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

⑫在唐代,从长安望向安西都护府,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乡思和希望。

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边塞诗人岑参写出了边地苦寒却也雄奇的大观。那时,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岑参第二次出塞任职。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岑参来给他的前任武判官送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那时,西北的白杨一定落光了叶子,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

⑭当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桃花盛开。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我想,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过西北、穿越过古丝绸之路的人们,是否在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

⑮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散文》,2019.06有删改)

【注释】①攘攘:世人追名逐利的样子。

1. 下面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说白杨的形象让人想起“忠诚”,也照应了后文那些忠诚的守边人。

B. 第⑥~⑨段作者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刻画白杨之美。

C. 第⑬段“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一句中“长安”具体指的是唐代的都城长安。

D. 作者对白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从认为它一贯萧索到喜爱感佩。

2. 请谈谈作者认为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的原因。

3. 作者和茅盾看到白杨树都“惊奇地叫了一声”,茅盾是因为恹恹欲睡之感被傲然挺立的白杨惊醒,而作者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原因。

4.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⑩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

5. 第⑪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王维的诗?

6. 请结合文本分析第⑭段画线句中“白杨的气质”的内涵,并联系当今一则事例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解析

1.C2.因为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而西洋油画,用色饱满,所以适宜画白杨。3.因为终于亲眼见到了喜欢的白杨,看到了它的挺拔高俊,见证了它毫无晦暗苍凉之色,且它的“疏朗与简洁”深深吸引了“我”。一声惊叫,完全是兴奋喜悦之声。4.此刻的心情,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自然喜悦;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自然喜悦;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自然兴奋。5.引用王维的诗,证明“此时的安西,已经是位于龟兹的安西都护府了”;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6.“白杨气质”指的是:忠诚,耐得住寂寞,傲岸挺拔,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示例:袁隆平院士扎根农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农田与科研一线。他不为名利,不求热闹,只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强不屈。他种的是“稻子”,可谁又能说他的形象不像一棵参天的白杨呢?1.C.有误,“长安”应指国家的“长治久安”。2.根据第⑨段“西北无边无际的阳光下,白杨被照得通体明亮,气宇轩昂。叶子翠绿,树干纯白,色彩饱和度强”可知白杨树特点;“西洋油画,用色饱满”,可知西洋油画的特点;两者相合,所以西洋油画比中国水墨更适合画白杨。3.因为一直喜欢白杨,终于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亲见了白杨,所以非常兴奋;再者,根据第③段“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和第④段“以为...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植物工厂石东乔 冯锋①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枯竭,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传统农业的发展到了“瓶颈期”。②因此,科学家们设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把农业向上延伸。这源于植物生长的原理——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样就可以长高、长大,直到开花结果。利用这个原理,在适宜条件下,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种”到空中去,把高楼大厦变成一座座农场,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和瓜果等。③这种植物工厂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被看成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研究发现,只要对生长环境进行调控,通过改变光照、调整“光配方”、改善营养液成分等,就可实现对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状态的调控。比如,生菜在农田里栽培需要30~40天才能收获,但是在植物工厂仅需20天左右。在植物工厂里,只要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水果、蔬菜乃至粮食就可以“长了一茬又一茬”,几乎不受外界的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④植物工厂需要多种先进设施,如对环境进行精确控制、反馈的计算机和传感器等。然后,根据不同的植物来设置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高精度地实时测量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状态,生成数据并反馈至控制系统,对环境进行动态调节。研究发现,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在植物生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比如,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堇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⑤没有土壤,植物“吃”什么?和田野生产不同,植物工厂要求洁净的栽培空间,甚至需要无菌培养室。在这种条件下,就要用营养液来“饲喂”植物。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为植物提供营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偏好”。比如,叶菜类、茄瓜类,花菜类的蔬莱,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很多植物对于营养液的成分,酸碱性,温度等也有不同的“挑剔”程度。这就要求植物工厂对营养液进行个性化配制和运用。⑥由此看来,只要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就可在植物工厂里实现万物生长的梦。可以想象,只要带上种子、水和营养物质,利用太阳能或其他清洁能源,就可生产出粮食、蔬菜和水果来,这不仅解决了“瓶颈期”问题,还能解决航海、航天、沙漠、极地等环境中的吃饭问题。(《光明日报》,2020.12.10有删改)1. 结合文本信息,给“植物工厂”下定义。2. 第④段说明植物工厂里先进设施的重要,作者是如何说清楚的?3. 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⑥段“由此看来”在文中的作用。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植物工厂被看成是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潜力股”,说明其预示着农业的发展方向。B. 植物工厂可以自由调控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受外界天气、光照和土壤环境的影响。C. 第⑤段画线句生动有趣,其主要意思是不同的植物对营养液的要求各不相同。D. 植物工厂技术的突破,使得在荒漠、太空、航船、极地建立农场成为可能。

甲吴广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攻大泽乡,收而攻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史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乙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何能知其梗概?鉴往以知来,援古①以证今,此如弈者观谱,旧谱既熟,新局自创。天下事变虽繁,而吾人处之裕如②,盖应付之法,昔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资参证。从古今,事变至赜③,处之者有经有权④,观其得失而悟其会通,此读史之益也。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史在诸学问中,可喻之为皮板。羔裘豹饰⑤者,爱毛而不爱皮板。抑知无皮板则毛何所丽⑥?印度为世界古国之一,其文化可称极高,而无历史以记载,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然则居今而言复兴文化,注意读史,其道奚由⑦?(章太炎《读史与文化复兴之关系》,1932年秋演讲于苏州,有删改)【注释】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轻松的样子。③赜:zé,精微,深奥。④有经有权:有时坚持原则,有时随机应变。⑤羔裘豹饰:穿着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丽:附着。⑦其道奚由:从哪里选取道路?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吴广爱人(2)有种乎(3)如弈者观谱(4)从古今(5)注意读史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人之阅历广则智识高,智识高则祸端之来无所惴缩。3. 下面这则论据不宜用来替换乙文的第三段,请你说说理由。《古文辑要》讲了一个故事,裴矩在隋朝为官,阿谀逢迎讨好隋炀帝,入唐为唐太宗大臣,却敢于直谏,甚至当面争论。司马光评论说:“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诤,直言规劝;佞,花言巧语巴结人)4. 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胜、吴广就是鲁迅说的“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揭竿而起,英勇无畏地战斗,给历代统治者以深刻的历史警醒。B. 司马迁特别擅长抒情,他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强调熟悉世界历史的重要,他们让我们懂得一个完全相同的道理。D. “鉴往以知来”让我们想起成语“以史为鉴”,两个“鉴”字都解释为“镜子”,《史记》就是这样一面很好的镜子。

古人常常借“落花”来抒发自己的感怀,请写出与“落花”相关的古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毛泽东的书法作品,这个名句的作者是________。

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万里赴戎机,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请探究文字材料,比较两个图标,回答问题。【材料1】 【材料2】 世界卫生组织【材料3】灵蛇缠绕的权杖是世界通用的医学标志。世卫组织协调各国卫生机构,积极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努力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中国是世卫组织的创始国之一,2017年,世卫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材料4】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将新冠病毒政治化,宣布停止资助并退出世卫组织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发扬大国担当精神,第一时间分享基因测序数据,与世卫组织合作开展病毒溯源工作,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新冠疫苗公平分配的进程。习近平主席承诺将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目前,中国疫苗已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获准注册上市或紧急使用,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采购需求。(采自《中华活页文选》《百度百科》等)(1)请比较两个图标构图上的异同。(2)面对疫情,世卫组织和各国卫生机构有效开展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这世间能有多少完美无缺的人生?②有了残缺就妄自菲薄,这可不是内心完满的标志。③金缮这门手艺是一种运用黄金等材料修饰瓷器裂纹或缺口的工艺,④它不是去掩盖残缺,而是有意识地美化它,⑤让伤口上长出新花新叶,⑥有这样的审美态度,你才会重新审视不完美的人生。

下面是漫画《正直》和《经验》,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 我选择的漫画是《_____________》主题:_____________

①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隙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②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③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④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⑤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⑥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⑦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选自《台阶》)1. 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①起早踏黄泥,②_________,③撬石板闪腰,④__________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五段末尾划线句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3. 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五段划线句不得再用)

示爱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②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③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④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几敬上⑤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⑥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⑦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⑧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⑨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⑩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干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⑪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⑫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⑬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⑭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摘自《廖玉惠:人生情感散文》)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4分)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________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________的→吃完饭,仍没说,“我”是________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门而去时,心情是________的。2.文章标题为何取名为“示爱”?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4分)3.文章末段划线句中的“居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4.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开头还用一定篇幅来写女儿的表现?(4分)5.请参考下面节选诗句,回忆自己与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在您……的时候”的句式,抒写对母爱的感受。(4分)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妈妈,在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在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在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在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您的爱已融入我的心灵,永不磨灭……

燕子筑窝①春天里,我家来了一对燕子,妈妈说,它们是夫妻,要在我家过日子,养孩子。②堂屋里的屋梁上,已有两个燕窝,住着两对燕子,它们是去年就住下的老夫妻了,一到春天,它们又从南方返回来了。我当时不太懂南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要跑那么远去南方。爹爹说,南方暖和,北方冷,燕子冬天去南方过冬,到春天又返回我们这里。③爹爹说,来我们家的燕子,无论新的老的,都是我们的亲戚,我们要爱惜。④新来的这对燕子,发现堂屋已有燕子居住,就在门外的屋檐下筑窝。⑤它们一趟趟从田野里衔来湿泥,泥里还带着一些枯叶和细碎草秸。爹爹说,泥里带点草秸,才容易黏合,修的房子才凝固得结实。娃娃你看,燕子没上过学没念过书,都这么聪明,你们学生娃可要好好学习哦。⑥它们的工程进行得很不容易,因为没有施工图,常常要返工。有时,好像是地基铺得太宽,不符合紧凑、安全和保暖原理,它们就收紧了地基的尺寸重新施工,原来的地基就作废了;有时,好像房屋的弧度过于弯曲,不够流畅,不方便出入,不利于通风,也不符合建筑美学和以后新生儿的护理学,它们就倒悬着或斜倚着身子,伏在建筑工地上,一口口地啄啊掰啊抹啊,就像我们伏在课来上一笔一画修改作业。⑦连续好多天,燕子夫妻白天抓紧施工,晚上却不见了,它们晚上住哪里呢?⑧其实,堂屋的屋梁上,或我家的任何一间屋子,我们都是乐意接待它们过夜的。但是燕子好像有自己的心事和处事的伦理,它们不愿打扰另外两对年长的燕子,也不愿意改变主人家的生活秩序。它们好像遵守着世代相传的道德禁忌:不能因为它们的到来,给春天添麻烦,给主人添麻烦。相反,它们要努力做到,因为它们的到来,春天欢喜,主人也欢喜。⑨那么,它们晚上住哪里呢?春天的夜里,天气还是很冷的。⑩那天黄昏,天下着小雨,它们衔完最后一趟泥,向我们亲热地打了几声招呼,又飞走了。⑪我追着它们的身影,飞快地跑出去,跑向原野,我终于看见它们了。它们并肩依偎着歇在电线上,它们在冰凉的却汹涌着电流的电线上,在夜晚的寒风中,有时就在雨水里,它们紧挨着羽毛相互取暖,露天过夜。⑫吹拂着庄稼的夜风,狂野繁密的露珠和满天的星星,都见证了它们那清贫的生活、高贵的美德和坚贞的爱情。⑬我急忙回到家里,在门前菜地里挖了些湿泥,准备搭起梯子,帮助燕子筑巢,让它们尽早住进新窝。⑭爹爹说:你娃真傻呀,燕子做的活你娃能做吗?鲁班能修宫殿,也修不了一个燕窝的。喜鹊窝只有喜鹊会修,蜂窝只有蜂儿会修,燕窝只有燕子会修。人家燕子筑窝,心里是揭着张祖传的图纸的。你心里有那张图纸吗?⑮爹的话我信。爹会一些简单的木工,他知道心里有一张图纸是多么重要。⑯我觉得对不起燕子,在它们艰辛的时光,在这个泥泞的春天里,竟不能为它们帮一点忙,为春天帮一点忙。⑰亲眼看着一趟趟衔泥忙碌的燕子,看着燕窝一点点渐渐成型,我心里满含着________和________,也满含着对这小小生灵的情感、智慧、技艺的猜想和崇拜。⑱它们的心里揭着怎样天长地久的心事?⑲它们那儒雅的燕尾服后面,揣着怎样的图纸?(文/李汉荣选自散文集《万物有情》)(1)根据上下文在⑰段空格填出两个合适词语。(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具体概括。(3) 请赏析文章第⑥段划线的句子。(4)你从爸爸的话“鲁班能修宫殿,也修不了一个燕窝的。喜鹊窝只有喜鹊会修,蜂窝只有蜂儿会修,燕窝只有燕子会修。人家燕子筑窝,心里是揣着 —— 张祖传的图纸的。你心里有那张图纸吗?”得到什么启示?回答至少2点。(5)燕子长久的心事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的锣鼓乔忠延①春,是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②是从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黄灿灿的迎春花吗?不是,一枝独秀的迎春花,犹如从天地间穿过的第一只燕子,传递的仅仅是春将要到来的消息。是从漫山遍野红艳艳的山桃花吗?不是,芬芳竞艳的山桃花,犹如杨树梢头叽叽喳喳的喜鹊,那已是春盈满天地间的捷报。那春到底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我固执地认为,从大年的威风锣鼓猛然爆发、齐声轰鸣,春便苏醒、便起步、便奔涌……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和我一样,都是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着酣梦,迟迟难以苏醒。那时,妈妈在枕头边摆好过年的新衣服、新棉帽,还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灿亮,我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出好远。让我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轰鸣的威风锣鼓。④威风锣鼓,是我家乡山西临汾特有的打击乐。乐器很简单,就四样:锣、鼓、钹、铙。敲打时,鼓居中,铙、钹在鼓的四个角,锣围在外圈。这样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够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威。有人描写过,如霹雳轰鸣,如暴雨倾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劲,那锣鼓声,比霹雳还要威武,比暴雨还要狂猛。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⑤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两岸的先辈们为何能缔造出威风锣鼓,并且用威风锣鼓激活每年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节。或许是我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缘故,春节来临时却没有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厢情愿地认为春和那个儿时的我一样,正在被窝里贪睡。需得猛击一掌,需得大吼一声,才能惊醒春,春才会迎着寒冽的西北风起步,奔走,直至奋跑,跑进万紫千红,跑进林茂禾盛,跑进五谷丰登。而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⑥曾经沾沾自喜,以为破译了威风锣鼓蕴含的奥秘。然而,自从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得不重新鉴赏感悟其中的丰饶真谛。再观看锣鼓表演,耳边震荡的是多变的鼓点,胸中翻腾的竟然是李白的诗句,要么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要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⑦我曾经盯着被誉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态解读威风锣鼓魅力的内涵。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⑧喜滋滋、笑盈盈的家乡儿女吃过阖家团聚的年夜饭,喝过人寿年丰的喜庆酒,一开大门,新年光临。信心满满的乡亲们早已挎着鼓,举着钹,持着锣,擎着铙,呐喊着飞步奔上场来。脚跟站定,双槌敲击,盈耳的全是滚滚春雷!⑨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涌,和着人们众志成城的热浪欢悦地奔涌,奔涌!(有删改)1. 在作者笔下,威风锣鼓具有哪些魅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 作者为什么觉得春天是从威风锣鼓的齐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3.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听秋乔洪涛①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满面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早晨的阳光才刚刚变得薄薄的,凉凉的,它们就感知到了。篱笆花架下的那两棵细瘦如美人的秋草,已成淡黄,渐落风尘,却正有了徐娘半老的风韵,在牵牛花的映衬下,一点不来得含糊,也不来得潦草。她们早听到了牵牛花在夜晚的窃窃私语,她们知道那个秘密。高高在架上的牵牛花已经把喇叭举上了头顶,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②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我听见,我都听见了,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秋意渐浓了。③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既然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它们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坐在地头上休息,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④听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库!这里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那些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你可以听见生命的伟大,可以听见历史的浩渺,也可以听见岁月脚步的蛩音。⑤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⑥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这秋的生命之美吧!这潦草而妩媚的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选文有删减)1.文章第②段段末说“我听见,我都听见了”,请结合本段简要概括“我”分别听到了哪些声音。2.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和思想?3.严文井在《永久的生命》中写道:“生命在那些终于要调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请从选文中找到与该句含意相近的句子并写下来。4.文章第⑤段描写的月亮非常独特,读后你有何感受?请结合文意加以简述。(50字以内)

犁尖上的往事在故乡,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之遗风,乡土、老屋、畜口、犁铧、庄稼,是父亲一生的守望,我时常听见父亲念念有词:“好日子,好日子呀。”当春暖乍寒,茫茫旷野,刚刚露出鹅黄色,父亲照例起个毛早,开始在他的脚屋里,鼓捣起他视为命根子的犁。一张犁,一张透出古铜色的犁,伫立于父亲的面前,父亲眯缝着有点歪斜的眼,端详着他的犁。犁默然无语,弓着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势,倾听父亲的心跳。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接着,父亲又拿起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实了、妥帖了,父亲才放心地摆弄、扶着犁梢,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好犁,好家伙呀!”转眼谷雨,阳雀子叫得人心痒痒,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田,此时云雾在山腰、在村庄的上空缭绕。田野里,紫云英开得疯狂,如云的紫色花漫过了层层叠叠的梯田。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亲鼻翼翕动,神态安详,似乎看见一浪浪乳白色的稻花扑面而来,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着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麦子刚刚拱出地皮,田野归于沉寂。田鼠不见了踪影,一群山雀肆无忌惮地在柿树上啄食红灯笼。太阳暖洋洋的,父亲闲下来了,想起犁,犁在脚屋里显得落寞。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晒出桐油的香味。父亲觉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农谚说:“冬天手不闲,春天吃不难。”漫长的冬天,“铸犁头”在故乡,在农闲时节,成为一道独特的农事与风景。一行人,一律黑乎乎的烟火色,挑着担子,冷不丁就将一大摞行当歇在村边的旷地上,“铸犁头啰!”地道的含山方言,立马引来一群围观的人,就有三三两两的汉子,陆陆续续地拎着或锈蚀、或损坏的犁头、犁耳,哐当一声扔在地上。一群含山佬麻利地摆开了架势,有人迅速地支起炉子,并用耐火泥糊起炉子里的内胆;有人砸起废铁噼里啪啦的声音格外刺耳;有人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刮刀修补豁口的模具;有人架起一人高的风箱,准备拉风……很快,炉子里就蹿出通红的火焰,司炉人不时向炉子里添加无烟煤和敲碎的废铁。拉风箱的是两个铁塔似的汉子,呼呼的拉风声不绝于耳,以至于那姿势、那声音,多年后,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也就半小时光景,一炉铁水沸腾着,吐着殷红的火舌,泥瓢中,滚烫的铁水“哧哧”地冒着热气,流入模具中。只半根烟的工夫,模子里的犁头、犁耳逐渐褪色,“哧”一声淬火,一股白烟袅袅腾空。敲去毛刺,新铸的犁头、犁耳散发着烧焦的泥土味,被铁丝贯穿着,“哐当、哐当”地响着,随优哉游哉的汉子们消失在狭窄的巷弄中。犁,似乎永远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选自《经典美文》2021年第4期,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写故乡自古便有崇尚耕读传家的遗风,这样写开门见山,易于进入回忆的情境。B.文章描写父亲对犁的态度,实际上代表了农人对农耕工具的态度和对土地的深情。C.文章中两处描写犁“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虽寥寥几笔,但意味深长。D.现在的机械化农业不需要使用犁这样的传统农具,对此作者有深深的遗憾。2.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文中的农事活动,请完成下面的“助读小卡片”。(4分)农耕时节 农事活动① 擦拭、敲打型谷雨时节 ② ③ ④ 冬天 新铸犁头3.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3分)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4.作者对“铸犁头”作了浓墨重彩的描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5分)

在松林里睡眠李汉荣①少年时,在野地里睡眠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一次睡眠,是在凤凰山的松林里。②凤凰山离我家有几十里路,同村的孩子经常结伴到那里采野菜、拾地软、捡蘑菇。有时,我也一人上山。③那年秋天,我就独自上凤凰山捡蘑菇。到了山上,走进松林,雨后的松树散发着浓郁的松香气息。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我也不忍心向它们下狠手,它们是孩子,我也是孩子,孩子都是怕受惊、怕疼的。④因为已经赶了十几里路,我累了,就躺在厚厚的松针上,听着鸟鸣声和林中的风声,一会儿就睡着了。⑤睡了大约有几百年之久(年少的时光总是地久天长,酣睡一觉,就有一梦千年的恍惚之感),一阵奇痒将我惊醒。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竟歇在我的头发上,为我抓痒痒,整理发型。我手一伸,一睁眼,小鸟忽地飞了。我在哪里?不像在家里的床上,不像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也不像在《水浒传》中的阴森林子里(那时我已读过《水浒传》的连环画)。终于完全醒过来,哦,我是在凤凰山,在松树林里,我是来捡蘑菇的那个孩子。⑥这时,阳光透过林梢洒在地上,我站起来,一看,呀,我的面前,是一片片、一簇簇彩色的蘑菇——白色的、灰色的、粉红的。妈妈告诉我,白的是槐树的魂变的,灰的是杨树的魂变的,粉红的是松树的魂变的,它们没有毒,不是毒蘑菇,它们是林子里的精灵,是树的香魂。⑦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我不忍心采下它们。受了一缕阳光的邀请,在我熟睡的时候,它们从各自的梦境里醒来。经过漫长的跋涉,它们走出笼罩了它们数千个世纪的夜雾。终于,它们睁开眼睛,看见了一个孩子,与它们相似的孩子,也在做梦的孩子,多么可爱善良的孩子!除了梦,他身上竟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它们也是这样的:除了梦,它们身上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于是,它们提着盛满露珠和清香的花篮,提着一生的心愿和梦,围过来,围绕着一个孩子的梦,它们静静地绽开了各自的梦。⑧此时,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看见,松林深处,只有那个孩子亲自参与了这个天堂里的故事……⑨你当然能想到故事的结局:那个孩子没有采蘑菇,他柔软的手几次伸出,最终又返回,返回到柔软的位置。他怎么忍心拔掉和撕碎那些纯真柔软的梦呢?他提着篮子轻轻地走出林子,他的篮子是空的,然而,他的篮子真的是空的吗?他空空的篮子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摘自复旦大学出版社《睡眠之书》)1. 阅读选文③~⑨段,理清文章脉络,补全内容。段落③:“我”走进松林,看见小蘑菇。段落④~⑤:A段落⑥~⑧:松林中“我”看见蘑菇,它们在“我”熟睡时“醒”来。段落⑨:B2. 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我在林子里转了一会儿,竟没有看见想象中遍地的蘑菇,只发现松软的地上,有一些小脑袋探头探脑,藏在泥土里不肯露面。3. 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我蹲下来,屏住呼吸,无比惊喜又无比心疼地面对着它们。4.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他空空的篮子里,盛满露珠、鸟鸣、梦境,盛着一生中最纯洁的记忆5. 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观秦兵马俑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①阊阖②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③”,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注】①九天:喻皇宫。②阊阖(chānɡ hé),指宫门。③冕旒(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1. 通读全车行途中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2. 第②段省略号处略去了有关唐朝长安城景象的文字。请你依据对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理解,展开想象,补写在横线上。3. 品味第⑦段画线句,写一段赏析文字。4. 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为什么①~③段却详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路亭 柯灵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②我不幸拙行于路,又和冯谖同病,却无由弹锬而歌。碰到这种时候,就经常不由得想起乡间的路亭。③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天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龄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对联: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早南晚北,廿里官塘。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勿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选自《柯灵散文选》,有删改)1.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文章对“路亭”描述,主要围绕着外形特征、实用价值,风貌品质等方面展开。B. 善于写人摹景状物,寥寥数语,勾画白描,形象生动,画面感强,有视觉冲击力。C. 语言有浅显易懂、明白晓畅的特点,如“破费悭囊”“拙于行路”“聊避风雨”等。D. 对路亭的喜爱和赞美,透露出作者关注民生、与普通民众苦乐系于一体的情怀。2. 按要求赏析。(4分)(1)吹一阵凉风,一阵闲话;再闲闲地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赏析加点词)(2)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赏析修辞手法)3. 文章写于1935年,文末作者写道“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迟早要入历史博物馆”,基于此说,你认为路亭是否应该被淘汰?为什么?(5分)

你的善良可以救你陈永林①是个雨夜。天林走在雨中,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在这寂寥的雨夜,走在这寂静的街头,天林有点怕。他提包里有五万元现金,带这么多钱原本是想提货,可货主一直没来。②万一碰到拦路抢劫的怎么办?他这样想,不由往后一看,头皮一麻,心猛然提到嗓子眼。身后真的跟着一个穿黑雨衣的人。天林便加快了脚步,身后那人也加快了脚步,天林慢下来,身后的人也慢下来。③十字路口,天林拐进一条平时很热闹的街道。他看见前面有个人,脚步不由加快了,想赶上那个人。就在这时,飞来一辆小车,只听见“啊”的一声惊呼,前面那个人倒下了。天林愣了,清醒过来便大声喊:“压人了!压人了!”可那小车早不见踪影了。④天林跑上前,抱住那人,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没人应,天林的伞被风卷走了。片刻,他就成了落汤鸡。穿雨衣的人过来了。⑤来了一辆车,天林站在路中间,不停地挥手。可那车往路边一拐,呼的一声飞过去了,车轮溅起的泥水溅了天林满脸。他蹲下,把那昏迷的人从雨水中抱起来,对穿雨衣的人喊:“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死,你过来帮下忙,我背他去医院。”他早忘了那穿雨衣的是啥人。⑥穿雨衣的人过来帮忙把那人扶上天林的肩膀,天林背着那人就跑。他的手腕上还吊着那只黑提包,一跑提包就上下左右地晃,他托着那人屁股的手就沉了许多。他对那穿雨衣的人说:“这包沉,你帮我拿着。”自己背着那人没命地朝医院跑去。⑦又一道刺眼的白光,又来了一辆车,天林忙站到路中间。这回,车停了。司机打开车门说:“快上车。”穿雨衣的人也跟着上了车。⑧很快到了医院门口,天林同穿雨衣的人抬着那人进了医院。医生说:“先交2000元钱。”天林从穿雨衣的人手里拿过提包,交了钱,那人被推进了急救室。⑨天林这才认真看了眼穿雨衣的人,伸出手,笑道:“兄弟,认识一下,我叫天林。”那人说:“我叫黑子。”两双手紧紧握了握。⑩等了很久,急救室的门开了。天林和黑子忙迎上去:“医生,怎么样?”医生说:“脱离危险了。”天林和黑子都松了口气。⑪天林说:“黑子,你猜我开始把你当成了什么人?”黑子说:“拦路抢劫的坏人。”“你咋知道?”黑子低下头,嗫嚅着说:“其实我真的是个坏人。我跟随你那么久,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提包。”天林说:“那你怎么没……”黑子说:“我刚想下手,就发生了这事。”“可是后来你还帮着我拿手提包,那时你如果撒腿跑掉,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天林说着望了黑子一眼。黑子忙看地下,说:“后来,我改变主意了。”天林问:“为啥?”黑子说:“说给你听也无妨。我小时有个幸福的家,可在我12岁那年,母亲遭车祸死了。那肇事的司机逃了,母亲躺在地上一个多小时,许多人围观,就是没人救。母亲死后,父亲的脾气变得极坏,总是喝酒,喝醉了就打我,下手极狠。14岁那年,我就逃了出来,四处流浪,进过两回看守所……这回看到你救这遇车祸的人,我心想,我母亲那时要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就好了……”黑子哽咽得再也讲不下去了,脸上满是泪。⑫遇车祸的家里人来了,天林和黑子才回家。⑬雨还没停,天林说:“打车走吧,我再也走不动了。”“这么晚哪有‘的士’?”黑子说。“会有的,再说这么大的雨,会淋病的。”天林说着打了个喷嚏。黑子忙脱下自己的雨衣,说:“穿上吧。”天林就看到了黑子腰里的匕首。黑子把它取下来,从刀鞘里抽出闪着寒光的匕首,天林打了个寒战,眼里露出一丝恐惧。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一声落进池塘里去了。黑子说:“如果你这回没救这遇车祸的人,那你早躺在血泊中了。你该感谢你的善良,是你的善良救了你,我也感谢你的善良,要不我又成了一个罪人。”⑭这时,一辆亮着灼眼灯光的“的士”来了。(选自《精品文摘》)1. 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文章的相关情节。①天林携巨款等货主,遭人跟踪;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2.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⑬段面线的句子。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声落进池塘里去了。3. 作者围绕天林的“善良”,写了哪些事情?4. 文章以“你的善良可以救你”为题,有何作用?5. 请谈谈结尾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公主闻言,忙忙走出洞门来。只见行者提着两个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掼。慌得那公主厉声高叫道;“那汉子,我与你没甚相干,怎么把我儿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些差错,决不与你干休!”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文中公主是______国(国名)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一阵狂风摄到山洞,被______(名字)强占为妻,生儿育女。行者抓住这两个孩子是要跟公主交换______.

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着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以上文段选自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实地采访写成的不朽名著,文章以作者采访为线索,在以上选文中采访了A______(人名)。全书记叙他紧接着又到保安采访了______(人名),途中从随从李长林口中了解到贺龙二三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贺龙凭借______ 建立了一个苏区的传奇故事。

“您可以说,”船长对我说,“这人不懂得法语。”我最后看一下伤员,然后回答;“这人在两小时内就要死了。”“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他吗?”“没有。”尼摩船长的手抖起来,几滴眼泪从他的眼中流出来了。从前我以为他是不会哭的。以上文段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_(人名)的《海底两万里》,请结合全文说说“我”之前为什么认为船长不会哭?

下面是九(2)班佳佳同学做的读书卡片,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下面语段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文中的“他”所指的人物是【 】“他”走进去,更不谦逊,直上高台立定。旁边有个小道士,捧了几张黄纸书就的符字,一口宝剑,递与“他”。“他”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那底下两三个道士,拿过一个执符的像生,一道文书,亦点火焚之。那上面乒的一声令牌响,只见那半空里,悠悠的风色飘来。猪八戒口里作念道:“不好了!不好了!‘他’果然有本事!令牌响了一下,果然就刮风!”行者道:“兄弟悄悄的,你们再莫与我说话,只管护持师父。等我干事去来。”

下面对《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永恒的迭戈•马拉多纳李伟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最佳球员”的一代球王迭戈•马拉多纳于2020年11月25日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去世,让所有热爱足球的人无比悲痛,纷纷表达悼念。阿根廷当家球星梅西写道①“马拉多纳并没有离开,因为他是永恒的。”1960年10月30日,马拉多纳来到人间。菲奥里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一个贫民窟,马拉多纳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少年时期,马拉多纳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天赋。每天早晨,他都颠着球去上学。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是生有一双独特的大脚,他的脚扁而平,脚掌宽大,脚面上可以稳稳当当地放一个足球不会掉下来,颠球成了马拉多纳的绝活。“马拉多纳的身体结构非常特殊,”曾经多年追随采访他的记者布朗克说,“他的腿比普通人的短粗,如同大象腿,死死钉在地上,稳定性极好。另一方面,马拉多纳腿部肌肉发达,弹性好,灵活,启动快,像一门无后坐力的大炮。”1975年8月14日,还不到15岁的马拉多纳升入青年人俱乐部成年队,被列入甲级职业比赛的名单。这也创造了阿根廷国内联赛的一项纪录。马拉多纳在青年人俱乐部只踢了3个月,就入选国家青年队。不久,他加入了阿根廷国家队。1981年,在连续两年获得“南美足球先生”后,他以100万美元的身价加盟了阿根廷博卡青年队。马拉多纳没有意识到,②他将引发一场足球战术的革命。1979年,马拉多纳率领阿根廷青年队夺取世青赛冠军,并获得最佳球员奖项。此时他成了欧洲豪门俱乐部追逐的对象。1981年巴塞罗那俱乐部就想引进他,但被阿根廷政府阻止,直到1982年世界杯后才得以成行。不过,草根出身的马拉多纳很难适应豪门巴塞罗那。尽管如此,在效力巴塞罗那的两年里,马拉多纳仍留下了58场进38球的成绩单。1984年,马拉多纳转会意大利那不勒斯俱乐部,开启了亚平宁的一个新时代。在马拉多纳加盟前的一个赛季,那不勒斯是一支水平较低的球队,仅以1分的优势勉强保级。而在马拉多纳加盟的7年中,他给那不勒斯带来了两个联赛冠军、两个亚军和一个欧洲联盟杯冠军。1989~1990赛季,AC米兰队吸纳了荷兰“三剑客”和巴雷西等绝对巨星,很多名宿和媒体一致认为米兰王朝已经完全建立,意大利将会布满红黑色的旗帜。马拉多纳说:“有了他们AC米兰就会成为王朝?放心吧,有我在亚平宁一天,就永远也不可能。”那个赛季,那不勒斯再次夺冠。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马拉多纳达到了球员生涯的顶点。这一年的阿根廷队并不被人看好,他们先是输给了挪威队。主教练比拉尔多备受指责,但是他制定了一个全新的“太阳战术”,即以马拉多纳为核心组织进攻。马拉多纳就是太阳。1986年6月22日,阿根廷在四分之一决赛上遭遇英格兰。4年之前,英阿“马岛战争”结束,阿根廷失去了马尔维纳斯群岛。1986年,阿根廷举国上下仍旧沉浸在战败的痛苦中。多年后,马拉多纳在自传中回忆了当时的心态:“这就像是复仇,就像是从马岛的阴影中重新站了起来。”在密集的禁区前,前锋巴尔达诺与马拉多纳做了一个二过二的突破。这引起了英格兰后防线的混乱,后卫解围失误,球被挑起飞向大门。这时,马拉多纳有如神助,高高跳起,伸出左手,抢在门将希尔顿前把球打进。3分钟后,“世纪进球”出现了。阿根廷在中场断球,马拉多纳在中场右侧开始控球,然后转身从比尔兹利和雷德之间突破。他看了一下球门,发现还有一段距离,选择从中路晃过后卫布彻,带球疾进。接着是芬维克被晃过,然后是门将希尔顿。马拉多纳再次做了一个假动作,把希尔顿晃过,打进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进球。两个进球,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强势者的戏弄。③这从某种意义上隐喻了马拉多纳矛盾的人生,无与伦比的技术与放荡不羁的品行共存。之后,阿根廷决赛战胜联邦德国,获得了1986年世界杯冠军,马拉多纳凭借5个进球、5个助攻获得金球奖。1990年,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队获得世界杯亚军。1994年,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队再度冲击世界杯,结果因药检阳性禁赛,这导致阿根廷队军心大乱,止步八分之一决赛。1997年10月,马拉多纳宣布退役。1991年,在对阵巴里队的比赛之后,马拉多纳被查出服用了可卡因,直到这时,全世界才知道这位球王是如何放纵自己、如何浪费自己的天才的。毒品和糜烂的生活将马拉多纳从敬仰他的人们身边逐渐带走。长期以来的药物依赖,是马拉多纳投入毒品怀抱的一个原因。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从未远离过镇痛药剂。他经常需要在比赛前服用止痛药,甚至在中场休息室打针注射。他的左腿膝盖中保留着一块钢板,没有止痛药他无法坚持下来。而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名利的飙升让他迷失了方向。他的车库里,曾经停过6辆豪华轿车。球场外,马拉多纳是坚定的“左派”,积极参与“反美”和反全球化的运动。在他左腿和右胳膊上分别纹着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的形象。他不准女儿去看《蜘蛛侠》和《指环王》,马拉多纳告诉她们:④“在你们的爸爸面前,那些美国怪物都不算什么英雄!”(1).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尽管马拉多纳有种种不足,但他将永远活在球迷的记忆里和心中。B. ②这场“足球战术革命”指阿根廷队主教练比拉尔多制定的一个全新的“太阳战术”,即以马拉多纳为核心组织进攻。C. ③第一个进球显示出马拉多纳放荡不羁的性格,第二个进球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马拉多纳无与伦比的足球技术。D. ④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马拉多纳是一位反美斗士,他也自视为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2). 下列对文中马拉多纳的理解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拉多纳是一位足球天才,他的足球技术无与伦比,他的足球天赋体现在特殊的身体结构上,更体现在一双独特的大脚上。B. 马拉多纳在足球生涯中取得的成就堪称传奇。他成名于阿根廷,先后扬威于欧洲的巴塞罗那和那不勒斯俱乐部,而生涯巅峰则是带领阿根廷队获得墨西哥世界杯冠军。C. 马拉多纳一方面凭着出类拔萃的技术和傲人的成绩令人爱戴和敬仰,而他的另一面则是毒品缠身,生活糜烂,受到包括作者及原本敬仰他的人们诸多批评。D. 作为一名球员,马拉多纳是一个传奇;作为社会的一员,马拉多纳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是有缺陷的;作为一名公民,马拉多纳富有国家和民族情怀。(3). 下列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点题,结尾扣题,记述了马拉多纳的人生传奇,表达了对马拉多纳的敬仰和缅怀之情。B. 文章重点记述了20世纪足球运动的杰出人物马拉多纳在世界杯上的“世纪进球”,详略分明地展示了马拉多纳“永恒”的巅峰时刻。C. 文章力求给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马拉多纳,先后从球场内和球场外两方面介绍马拉多纳“矛盾的人生”。D. 在作者看来,马拉多纳是“永恒”的,这不仅因为梅西的评价,也不仅因为马拉多纳的球技和成就,还因为球场外马拉多纳放荡不羁的个性、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情结。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有仙则_______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③清静为_______________④虽富贵不也______________2. 翻译文中划线 句子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3. 【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4. 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①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②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③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④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⑤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注释】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稍稍:渐渐。④环谒:四处拜访。⑤泯然:消失的样子。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 B.尝百里外(动词,快步走) C.未识书具(副词,曾经) D.日仲永环谒于邑人(动词,同“攀”,牵)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B.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余幼时即嗜学”一句中的“嗜”指特别的爱好,暗含着学习成癖、欲罢不能之意。B.【甲】文中的“我”是一个勤奋、好学、恭敬虔诚的人;【乙】文中的方仲永是一个少时天资过人,才华横溢,长大后平庸无奇的人。C.对联“五岁作诗弱冠渐平庸,谁之过?天资为赐后天须勤奋,学为先”体现了【乙】文的主旨。D.你要写一篇谈学习的演讲稿,【甲】【乙】两文的事例均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正面材料。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分)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