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2021年呼伦贝尔市2021年内蒙古兴安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①阊阖②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③”,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九天:喻皇宫。②阊阖(chānɡ hé),指宫门。③冕旒(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

1. 通读全车行途中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2. 第②段省略号处略去了有关唐朝长安城景象的文字。请你依据对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理解,展开想象,补写在横线上。

3. 品味第⑦段画线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4. 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为什么①~③段却详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

1. ①. 秦兵马俑大厅 ②. 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③.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2. 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3.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兵马...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伏①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节选自《诸葛亮上后主表》)【注】①伏:下对上(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________(2)躬耕于南阳 :________(3)悉仰于官 :________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汉室隆 何陋有B. 可计日待也 鸣之不能通其意C. 受任败军之际 能谤讥市朝D. 咨臣当世之事 其境过清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4.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 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 臣身/在外5. 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请在乙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在横线上。6. 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请在横线处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句。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阅读,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吸引你探寻斑斓的世界;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为你点亮一盏明灯,指引你迈向辉煌的未来。

名著,思想厚重,滋养心灵。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是孤单,越是无亲无友,越是无依无靠,我就越要尊重自己。我要尊重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迷乱时所接受的原则。法律和原则并不是用在没有诱惑的时候,而是在现在这样肉体和灵魂都起而反对它们的严格的时候用的。既然它们是严格的,那就不能违反。如果我为了自己的方便而破坏它们,那它们还有什么价值呢?它们是有价值的——我一向这样坚信。如果说我这会儿没法做到坚信,那是因为我迷乱了——完全迷乱了,我的血管里像着了火,心跳快得已数不清。原定的想法,已下的决心,是我此刻唯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一立场。”这是简·爱与罗切斯特婚礼被迫中止后,她说的一段话。1. 请你根据之前的情节,说出婚礼被迫中止的原因。2. 这段文字表现了简·爱怎样的性格特点?3. 简·爱的形象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她可以说是女权运动的“引路人”。下列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可以成为你的“引路人”?结合人物的经历,说说你受到的影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海底两万里》

诗歌,语言精妙,意蕴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 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

君子之风是《论语》中“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的坚守;君子之风是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_________”的高洁;君子之风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的博大。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传达出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之》)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活中的磨难没能掩盖生活中的温情。②还是刻骨铭心 纯真爱情,都在荒寒的人生底色上涂抹上温情的色彩,温暖着读者的心。③尤其是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让人心醉。④这是一个温暖的世界。⑤无论是醇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补的乡邻情谊。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一日的春光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別的晩,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天下事都是如此________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黃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黃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九十天看看过尽_______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________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________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______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大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选自《经典散文读本》)1.文章围绕“春天”叙事、写景、抒情。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1)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哪几件事?景物描写中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2)那“一日的春光”中,景物有怎样的特点?“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文章中,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3.找出文中一处关键语句,谈谈你从中体会到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3分)4.与课文《荷叶·母亲》一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的锣鼓乔忠延①春,是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②是从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黄灿灿的迎春花吗?不是,一枝独秀的迎春花,犹如从天地间穿过的第一只燕子,传递的仅仅是春将要到来的消息。是从漫山遍野红艳艳的山桃花吗?不是,芬芳竞艳的山桃花,犹如杨树梢头叽叽喳喳的喜鹊,那已是春盈满天地间的捷报。那春到底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我固执地认为,从大年的威风锣鼓猛然爆发、齐声轰鸣,春便苏醒、便起步、便奔涌……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和我一样,都是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着酣梦,迟迟难以苏醒。那时,妈妈在枕头边摆好过年的新衣服、新棉帽,还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灿亮,我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出好远。让我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轰鸣的威风锣鼓。④威风锣鼓,是我家乡山西临汾特有的打击乐。乐器很简单,就四样:锣、鼓、钹、铙。敲打时,鼓居中,铙、钹在鼓的四个角,锣围在外圈。这样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够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威。有人描写过,如霹雳轰鸣,如暴雨倾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劲,那锣鼓声,比霹雳还要威武,比暴雨还要狂猛。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⑤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两岸的先辈们为何能缔造出威风锣鼓,并且用威风锣鼓激活每年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节。或许是我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缘故,春节来临时却没有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厢情愿地认为春和那个儿时的我一样,正在被窝里贪睡。需得猛击一掌,需得大吼一声,才能惊醒春,春才会迎着寒冽的西北风起步,奔走,直至奋跑,跑进万紫千红,跑进林茂禾盛,跑进五谷丰登。而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⑥曾经沾沾自喜,以为破译了威风锣鼓蕴含的奥秘。然而,自从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得不重新鉴赏感悟其中的丰饶真谛。再观看锣鼓表演,耳边震荡的是多变的鼓点,胸中翻腾的竟然是李白的诗句,要么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要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⑦我曾经盯着被誉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态解读威风锣鼓魅力的内涵。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⑧喜滋滋、笑盈盈的家乡儿女吃过阖家团聚的年夜饭,喝过人寿年丰的喜庆酒,一开大门,新年光临。信心满满的乡亲们早已挎着鼓,举着钹,持着锣,擎着铙,呐喊着飞步奔上场来。脚跟站定,双槌敲击,盈耳的全是滚滚春雷!⑨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涌,和着人们众志成城的热浪欢悦地奔涌,奔涌!(有删改)1. 在作者笔下,威风锣鼓具有哪些魅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 作者为什么觉得春天是从威风锣鼓的齐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3.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淡淡的深情常跃强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岀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⑥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⑧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⑩——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本文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⑦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B.第④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②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灯如红豆侯志明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③我总会想到金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选文有删改)(1)文童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第二盏 父亲 ①第三盏 女同学 ②(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于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②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地去睡觉。(4)文章以“灯红如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古藤①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②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膝,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③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④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花颜月貌,要么死亡,要么活着。⑤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估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⑥藤,木热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⑦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⑧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⑨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⑩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⑪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作者:王剑冰,选自《时文选粹》第2辑,有改动)(1)通读全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藤的特点。(3分)(2)请品析第⑥段划线的句子。(4分)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3)“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这是一个________关系的复句。(2分)(4)请你谈谈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5)作者在第⑤段写“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第⑧段却写“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这两种生存方式你更造成哪一种,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夜的尽头是家的灯光①我的父亲在河南开封长大。父亲一直在奋斗,考上了武大,来到武汉——一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他在这里读书,工作,结婚,生了我。他的奋斗,换来了一所理想的大学、一个合适的职业和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也许就是别人眼中我平凡的父亲——离家游子。他的心也许一半是黄河,一半是长江。②我仍记得,父亲那晚接我放学后带我直奔前往开封的列车,夜色如墨,列车摇晃着我疲倦的神经,懵懂的我从未读懂过父亲那晚的表情,他一直看着窗外,眼里似乎闪烁着什么,但不是眼泪是一种难于言说的情感……火车哀鸣着停止了摇晃,我从父亲的怀里惺忪醒来,又是一段颠簸的汽车行程后,父亲拽着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赶往乡村,黄河的风凉湿了父亲的手心。③沉沉夜色,静默村庄,木门一开,黑漆漆的夜色被老屋里的灯光穿透,我有些晕眩,模糊的视线里烟雾缭绕,纸钱的火苗摇摆在黑红的棺材前,父亲嚎啕着,跪地不起……④那时的我的确太小,奶奶去世,我竞没有一滴眼泪。长大了一点儿,我才明白,和自己深爱的人离别,心有多么痛。对于父亲也是,造就自己、牵着自己长大的人,走了,并且是永远地走了…...⑤我一直单纯地认为这就是父亲全部的痛苦。⑥现在我知道,其中还夹杂着一丝恐慌,他也许在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⑦奶奶是中秋节去世的。几年之后的一个中秋节,刚搬进新房不久,父亲在奶奶的照片前点了一炷香,慢慢的鞠了个躬,缓缓坐下,然后静静地注视着照片。良久,父亲看着我,轻轻地说:“后别再让你妈生气了。”⑧也许他在遗憾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报答自己的母亲,现在没机会了。不知道天下有没有人不想出去闯一番事业然后衣锦还乡的?不知道最后的回家在终日等待面前是否显得渺小。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父母再也等不到儿女回家的那一天?⑨可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也许最深的母子之情只能属于童年,因为那时,孩子一无所有。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离家后,天下将会有多少老无所依的父母。⑩父亲那眼神中,也许还有责任。父亲的母亲已经将全部交给父亲,我懂得有一天,父亲也会将全部交给我,虽然我极不愿那一天的到来。但我知道,这个轮回终会由我接下去!⑪那晚,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一起,我能感受到,他害怕失去的,不只是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孩子。他知道,有一天他的孩子也会离家的。⑫父亲一直在弥补,他总是一有时间就带我和母亲回开封看看,摇晃的火车不再让我疲倦,如墨的夜色早已被家的灯光照耀的温暖、明媚!父亲总是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总是握着母亲还未衰老的手,渐渐意识到:该轮到我了!(作者:马家越选自《读者》2012第11期,有删改)(1)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我”所领悟到的父亲表情和眼神中的“难于言说”的情感包括哪些?(3分)(2)写出第⑪段“窗外的夜色似乎被满月稀释过一般”这个句子加点词的词性并解释它在句中的含义。(2分)(3)第⑦段划线句子运用何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4)请品析第⑧段划线的句子(3分)(5)春晚一曲《常回家看看》温暖了万千家庭;也有人说,父母、子女之间,身体与身体的距离不等于心灵与心灵的距离。读完上文,请结合你和父母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柳信①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別踌躇、迟疑,乍暖还寒,翻来覆去,仿佛总下不定决心。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己绿了起来,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的、明亮的雾。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虫豸之灾,只剩下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的树,还有这棵垂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②少年时候,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曾在中学作文里写过这样几句:③“嫩绿的春天又来了,看那陌头的杨柳色,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儿了,不是吗?那年轻的眼睛般的鲜亮啊……”④老师在最后一句旁边打了密密的圈。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⑤抗战期间在南方,一个残冬,我家的小花猫死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什么是死。它躺着,闭着眼。我和弟弟用猪肝拌了饭,放在它嘴边,它仍一动也不动。“它死了。”母亲说,“埋了吧。”我们呆呆地看着那显得格外瘦小的小猫,弟弟呜呜地哭了。我心里像堵上了什么,看了半天,还不离开。⑥“埋了吧,以后再买一只。”母亲安慰说。⑦我作了一篇祭文,记得有“呜呼小花”一类的话,放在小猫身上。我们抬着盒子,来到山坡。我一眼便看中那柳伞下的地方,虽然当时只有枯枝。我们掘了浅浅的坑,埋葬了小猫。冷风在树木间吹动,我们都穿得十分单薄,不足以御寒。我拉着弟弟的手,呆呆地站着,好像再也提不起玩的兴致了。⑧忽然间,那晃动的枯枝上透出的一点青绿色,照亮了我们的眼睛,那枝头竟然有一点嫩芽了,多鲜多亮啊!【A】我猛然觉得心头轻松好多。杨柳绿了,杨柳绿了,我轻轻地反复在心里念诵着。那时我的词汇里还没有“生命”这个字眼,但只觉得自己又有了精神,一切都又有了希望似的。⑨时光流去了近40年,我已经历了好多次的死别,到1977年,连我的母亲也撒手别去了。我们家里,最不能想象的就是没有我们的母亲了。母亲病重时,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你娘,这房子太空。”这房子里怎能没有母亲料理家务来去的身影,怎能没有母亲照顾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人的呵责和提醒!然而母亲毕竟去了,抛下了年迈的父亲和她的儿女。⑩两个多月过去,时届深秋,园中衰草凄迷,落叶堆积。我从外面回来,走过藏在衰草和落叶中的小径——这小径我曾在深夜里走过多少次啊。请医生,灌氧气,到医院送汤送药,但终于抵挡不住人生大限的到来。我茫然地打量着这园子,这时,侄儿迎上来说,家里的大猫——“狮子”死了,是让人用鸟枪打死的,已经埋了。⑪这是母亲喜欢的猫,是一只雪白的狮子猫,眼睛是蓝的,在灯下会闪着红光。这两个月,它天天坐在母亲房门外等,也没有等见母亲出来。我没有问埋在哪里,无非是在这一派清冷荒凉之中罢了。我却格外清楚地知道,再没有母亲来安慰我了,再没有母亲许诺我要的一切了。深秋的冷风将落叶吹得团团转,枯草像是久未梳理的乱发,竖起来又倒下去。我的心直往下沉,往下沉…忽然,我看见几缕绿色在冷风中瑟瑟地抖颤,原来是那株柳树。在一片萧索中,柳色有些黯淡,但在一片枯黄之间,它是在绿着。“这容易生长的、到处都有的普通的柳树,并不怕冷。”【B】我想着,觉得很安慰,仿佛得到了支持似的。⑫凊明时节,我们将柳枝插在母亲骨灰盒旁的花瓶里。柳树并不想跻身松柏等岁寒之友中,它只是努力尽自己的本分,尽量绿得长一些,就像一个普通母亲平凡清白的人生一样。⑬柳枝在绿着,这些丝丝垂柳,是会织出大好春光的。(选自《读者》2012第15期,作者:宗璞)(1)通读全文,请概括作者围绕“柳”主要写了哪几件事。(3分)(2)请结合文意,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母亲病重时,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你娘,这房子太。”(3)请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①吸划横线的句子。(3分)(4)第⑧段【A】处“我猛然觉得心头轻松好多”;第吸【B】处“我想着,觉得很安慰,仿佛得到了支持似的”。请任选一处,结合原文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3分)(5)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曾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请你结合木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生命的感悟。(3分)

喧闹与幽静①那天我开车去了城市郊外,在僻静处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四周阒无人影,静悄悄的,田间玉米絮絮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不知名的秋虫唧唧有声,天上白云仿若一团棉絮缓缓飘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喜欢这样的幽静,眼神空茫,啥都不想,脑子里的一些浊物杂质丝丝缕缕抽离而去。这种发呆,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让我特别享受。②我住的房子两居室全部临街,而且这街是一条城市连接高速公路的主干道,每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白天还妤,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被格外放大了,“嗖——嗖——”毎过一辆,都像在神经线上碾过,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根本无法入睡。待好不容易被极度疲倦带入梦乡,“吱——”一声急骤刺耳的刹车声,让我猝然惊醒,小心脏扑通扑通一阵乱跳,就再也难以成眠。这种喧闹,不仅导致神经衰弱,时间久了恐怕还会让我有罹患心脏病之虞。③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你看,古人生活里最主要的喧闹也是“车马喧”,只好以精神法聊以自慰了。而今天除了“车马喧”,还有建筑工地的打夯声、水泥搅拌声,公园里大妈跳舞嘭嚓嚓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等,各种声音共同构成了鼎沸的水分子,咕嘟咕嘟冒泡。即使躲在清静的房间里,杜门闭窗,如果屏息谛听,仍然有关抑不住的各种杂音侵扰耳朵。④其实,喧闹与幽静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状态,可人们似乎更喜欢幽静,而不喜欢喧闹。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心境,产生不同影响。喧闹仿佛一场夏天的急雨,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然而经常只是湿湿地皮,浮于表面,难以从根本上润泽大地,深潜其里。而幽静却如同春夜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喂饱”大地的雨大抵都是不声不响的。人的耳朵管听,眼睛管看,喧闹的状态会扰乱人的视听,在幽静之中所见所闻才会清楚明白。所以,诸葛孔明说“非宁静无以致远”,翁同穌也说“每临大事有静气”。⑤深秋时节,我同妻子到一位朋友山里别墅去玩,对喧闹与幽静有了更深切的别样的体味。朋友花了50万买了大约2000亩的山地,筑房建屋,植树种菜,成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坐在二层的大露台上,极目远眺,远山如黛,山岚轻笼,山坡绿树茂密葱茏,有微风习习拂面,顿感骋怀惬意,有如神仙。临近中午时分,我独自一人沿着蜿蜒的山路往深处走去,耳边只有潺湲的山泉流水声,树上或悠长或短促的蝉鸣鸟叫声,越发増添了幽静之感。入夜躺在床上,所有的声音都睡去了,安静得似乎只有呼吸的声音。这种幽静又和城郊截然不同,是完全的彻底的幽静,静得有些让人发慌。却原来,有声音的幽静才是活的幽静,可贵的幽静,没有声音的幽静岂不是死寂?如此住了两宿,“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的“旧林”“故渊”是鼎沸如煮的城里。我忽然觉得那建筑工地的打夯声、水泥搅拌声,公园里大妈跳舞嘭嚓嚓的音乐声、高亢嘹亮的歌声,人声、市声,等等,才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生活。人是社会人,如果离群索居,自我隔绝,短期尚可修心养性,久之则会蜕变为自然人。这种幽静恐怕只能育出不谙世事的傻瓜。⑥正如钱钟书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对待喧闹与幽静的态度亦如此。无论是在城里城外,还是在心里心外,都真实地存在着喧闹和幽静两种环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无须逃避,接受就好。一味喧闹,或者一味幽静,这世界恐怕就显得索然无趣;一味在意喧闹,或者一味喜欢幽静,我们的心境也会为外界所役。喧闹和幽静,虽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却也是内部的主观臆造。如同陶渊明所说“心远地自偏”,身居闹市也能在内心筑起一道幽静的风景,同样,身处偏远也可能内心喧闹不止。坦然面对外部环境,在两者间根据心灵的需要自如转换,居于一种更安然自在的状态,方是智者。(文/刘江滨,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1.第①段中,作者说自己在城市郊外“看似石化枯坐,实则凝神排毒”。请根据①~③段内容说说这里的“排毒”指的是什么。(4分)2.从第④段的比喻描述中,可以看岀喧闹、幽静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4分)3.处于深山别墅中,作者对“幽静”“喧闹”有怎样的新认知?请根据第⑤段内容分别作简要概括。(6分)4.第⑥段中,作者主张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喧闹和幽静”?为什么?(6分)

①百花盛开,青春正好。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我们当代青年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不应该只把它当作书本上的记录、展览馆中的文物,还应该_____________。②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红色基因,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精神财富里有实现中华民族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李大钊曾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这一远大理想凝聚起先进的力量,从一条红船出发,掀起了中国革命的巨浪。百年历程中,在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指引下,中华民族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在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勇向前的信念指引下,中国创造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③你也许会想,树立远大理想是成年之后的事情,作为未成年的学生,我们首先要考虑学习的问题,长大后再树立远大理想也不迟。其实,树立远大理想要趁早。青年,对未来充满热情,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远大理想,我们就能早一点唤醒自身的潜力。今天,守边卫国、开拓创业、扶贫攻坚、科学探索,到处都有青年奋进的身影。他们把自我追求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将青春汇入了民族复兴的时代大潮。④这笔精神财富里还有在艰难时世中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牺牲、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红军将领王尔琢写下最后的家书,用生命践行了誓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抗日英雄赵一曼慷慨赴义,甘用自己的热血浸染中华土地。百年以来,无数的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壮烈的牺牲,昂扬奋进的精神,铸就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⑤你也许会想,红色基因是艰难时世的产物,这种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对和平年代的我们有何价值?其实,从来没有什么一帆风顺,困难、压力、挑战甚至灾难常会出人意料地出现,而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正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共产党员先上!”的口号奏响了“战疫””的强音。无数青年医护工作者、志愿者继承了革命先烈无畏、担当的精神,毅然决然地奔赴“抗疫”战场。将“红色”作为青春的底色,这些青年便有了面对各种困难的底气与力量。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广大青年需要树立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始终葆有淬火成钢的意志品质。让“红色”成为青春底色,我们就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根据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2.下列关于文章①-⑥段结构关系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乙】【丙】3.下面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关向应的有关材料。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身上具有哪种红色基因值得我们继承。(3分)关向应在致叔父的家书中写道:“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者相反抗。”

艾叶又飘香余雪云郡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酣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棕、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妤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截。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于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囫囵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燙得火辣辣的。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浓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初三是包粽子。棕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干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棕、三角棕、菱形棕。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房香气扑鼻。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葛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巳经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食是莆仙的特色食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断衣服。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1.请简要回答第二自然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2.文中划线句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3.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哆嗦,应该删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本文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一节,鲁智深和李逵在性格上,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也有不同,根一下这两段话,总结鲁智深还有什么性格特点?①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注:指金氏父女),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②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夫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懂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斯诺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对‘红色中国’的未来作出了富有远见的预言。这一预言是什么?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②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③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其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言身之文④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⑤为之田⑥,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传》,有改动)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②诬:欺骗。③尤:过错。④文:文饰。⑤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⑥田:祭田。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晋侯赏亡者 隶而者,崔氏二小生B.禄亦及 手指不可屈伸,之怠C.惠、怀无,外内弃之故 人不独亲其D.以吾过 寻向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介之推借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样的人。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还恶劣。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甲】卖油翁(节选)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核舟记(节选)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丙】口技(节选)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卖油翁》作者是______ 代的________(人名)。(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 [甲]文形象地表达出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宾客深信“火起”而______的样子。我们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成化丁酉,王端毅公恕来巡抚云南,不挈僮仆,惟行灶一,竹食箩一,服无纱罗,日给惟猪肉一斤,乳豆二块,菜一束,酱醋水皆取主家结状,更无所供。其告示云“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云云。人皆录辞而焚香礼之。(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无所供( ) ②其告示( )(2)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未成家就前来。B. 因此不顾及自己年老体衰,独自一人前来。C.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独自一人前来。D. 因此不照顾年老体衰的家人,未成家就前来。(3)从文中看,王恕不带家僮随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文章体现了王恕“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①朱伯的“玩具诊所”又来了新客人。“几岁啦?”朱伯推了推眼镜,做术前询问。问年纪,是朱伯接待所有“小朋友”的第一件事情。②年轻时,朱伯是研究所里做什么都要精益求精的工程师。 后来,他开了间“玩具诊所”,专门修补上了年头的玩具:毛绒娃娃、火车侠、奥特曼……成为玩具修复师以来,朱伯早上8点起床,有时忙到晚上12点,至今已修复了数千个玩具。他喜欢叫玩具患者为“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故事。③这次接待的“小朋友”是一只叫灰灰的小熊,它的绒毛因为被反复抚摸已不再立体,一条胳膊还裂了道口子。灰灰今年33周岁,是主人丽丽4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的礼物。从此以后,灰灰就一直在主人身边,跟着她走南闯北。父亲去世后,灰灰的意义更不一样了。它也有了生命的存在,有年龄,有性别,有情绪,有生长变化,就像家人一样。④丽丽和灰灰的相处甜蜜温馨,数十载的陪伴成为最珍贵的记忆。来找朱伯前,她犹豫要不要给灰灰做一次大手术,后来还是决定只做简单修复。⑤狭长楼梯尽头的房间里,朱伯已经在准备微创手术了。工作台上放着两盏台灯,铁盒里放着钩针、剪刀、断线器、修毛器等“手术器械”。像侦探福尔摩斯一样,他在房间里整理思路,用放大镜观察、甄别、判断,拍三视图搞清“病因”,挑选颜色相近的绒线,尽量保留记忆的痕迹。⑥手术开始了,朱伯把灰灰握在手里,小心翼翼地抚摸,时不时和灰灰聊两句。他弓着身子,眯起眼睛穿针引线,细细地缝合灰灰胳膊上裂开的口子。灯光洒下来,空气里充满温柔的专注。⑦回溯玩具修复这份职业的开端,还是朱家的“内需”。朱伯修复的第一个玩具是儿子的“北极熊”,修了三次、儿子都不满意。“嘴巴不对,这不是我的明明了”,儿子抱怨。原来玩具还被儿子取了名字。自认手巧的朱伯不服气,再三琢磨,多次打样,一直到孩子满意。⑧灰灰的胳膊缝合后、接着进入清洗程序。 “修玩具啊,复杂得一塌糊涂。” 朱伯感慨。通常,年纪越大的玩具越难清洗,但朱伯自有一套秘诀。只见他在40℃左右的温水中加入“独家试剂”,先将灰灰浸泡3分钟,再用刷子小幅度来回刷洗,一盆清水慢慢地变黄。“独家试剂”没有碱性成分,能分解上面的污渍,同时不会对绒毛产生伤害。洗完后的风干过程也很有讲究,温度要保持在25℃,湿度50%,吹风机、暖炉、温度计等缺一不可。⑨“动的都是一点点,你看不出来,我看得出来。”朱伯说。每一个缝合修补的玩具背后都是一个失而复得的童年,修玩具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更是心理褶皱的抚平。⑩两小时过去了,手术很成功。朱伯用小牙刷在灰灰的两颊上轻轻地梳理,因为反复抚摸而塌陷的绒毛又竖了起来,它圆乎乎的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漾起了笑意。⑪“哎呀,这样微笑就回来了,你看是不是? ”朱伯带着上海味的普通话温柔软糯,还有几分笑意。丽丽端详了一阵,小心翼翼地在灰灰胸口系上蝴蝶结。⑫她的童年回来了。(1). 第⑧段加点词“一塌糊涂”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 概括朱伯修复小熊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理绒毛(3). 对第⑦段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交代朱伯从事这份职业的起因。B. 表现父子矛盾,增加了可读性。C. 突出了玩具对孩子的情感价值。D. 补充背景材料,避免平铺直叙。(4). 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5). 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简述理由。A.玩具修复师 B.童年回来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肉食者之 不而合 B. 衣食所思危C. 公问其 一见如 D. 一作气 旗相当2. 文章详写的内容是_______,略写的内容是_______。(2分)3.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鸟雀近人 苏轼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③,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④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⑤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选自《闲雅小品丛书》有改动)[注]①武阳君,苏轼母亲程氏,武阳君是封号。②鷇(kòu):初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驯养。④忮(zhì):加害。⑤鸱鸢(chī yuān):鹞鹰和老鹰。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由 是 观 之 异 时 鸟 雀 不 敢 近 人 者 以 人 为 甚 于 蛇 鼠 之 类 也。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3.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想?(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冰心姥姥您好 铁凝在中国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此外,当领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叫姥姥!”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于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她还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象征。她每每使人想到原野肥厚、沉实的泥土和冬天的乡村燃烧着柴草的火炕的温暖气息,她充满着一种人间古老的然而水不衰竭的魅力。第一次听见有人称冰心先生为姥姥,是先生的外孙陈钢。这个英俊、聪慧的青年业余爱好摄影,他曾经为我拍过一些非常好的照片,当他得知我喜欢他的这些作品时,告诉我说:“我把照片拿给我姥姥看了,”我问他姥姥说了些什么,他说:“姥姥亲了我一下。”冰心先生对外孙这种独特的无言的赞赏,真能引起人善意的嫉妒!此后不久,我给冰心先生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在保定西部山区的一些生活。先生嘱咐我说:“铁凝,你要好好地珍惜你的青春、你的才华!你有机会和农民接触、太好了!我从小和山东的农民在一起,他们真朴实,真可爱!你能好好写他们吗?我想你会的,我对你抱有无限的希望……”读着这样的信,你会发现在冰心先生那平和、宁静的外表之下,那从容、温和的目光之中,还有一份对于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的深深的爱意。这爱意不仅表现在她为灾民慷慨捐款一万元,还渗透在她对青年作家描写最普通的民众之美的热烈希冀里。也许她的年龄和身体不容她再去更多的地方,但她宽厚的心怀却无处不在。今年春天,我将自己新近出版的几本书给冰心先生寄上。很快又收到她的回信,她说:“亲爱的铁凝,大作两本已收到,十分感谢!尚未细读,但我居然进入了你的作品中,我感到意外!你何时再到北京来呢?我有许多事情和话要对你说,要回的信太多。只写这几个字,祝你万福,令尊两大人前请安!”读毕先生的信。我想起在先生给我的几封信中,都曾问过:“你何时再到北京来呢?”我何时再到北京去呢?一九九一年五月我在北京,有一天下着小雨,散文家周明陪我去看冰心先生,途中我在一家花店买了一束玫瑰,红的黄的白的,十分娇艳。冰心先生坐在卧室书桌前等我们,短发整整齐齐,面容很有精神。看见我,她说:“铁凝你好吗?我看你很好。”我把鲜花送上,周明要拍照,冰心先生说:“来让我拿着花,”然后她请我喝茶、吃糖,吃她的最爱吃的“利口乐”,然后她说:“搬把椅子坐在我身边吧,这样离我近些。”我坐在了她的身边。她清澈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我感到无话可说。我无话可说是因为受着一种气氛的感染,是因为身边这位安静的老人正安静地看着我。她一定深明了我的心意,此外的一切客套都将是我的多嘴多舌,她一定也同意我无话可说,因为当我告诉她我不知说些什么时,她说:“那就让我们静静地坐一会儿。”我很看重与冰心先生静静地坐一会儿,或许这并不比我问长问短得到的要少。在那安安静静的一小会儿里,我从这位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身上所获得的,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生命激情。或者可以说,没有这一刻安然的纯净,便无以获得照耀生命的激情。是先生家那位著名的咪咪打破了这种安静,它急不可待地跳上桌子,稳坐在正中间与我打逗,调皮而又温驯,冰心先生说:“它喜欢你。”咪咪的憨态又引出了我们一些轻松的话题,关于活跃在文坛的青年作家,关于先生几次谢绝杂志请先生写写自己的提议——她不愿意过多地写自己,还谈到她喜欢和不喜欢的人,说起这些,她的态度坦率而又鲜明。是告辞的时候了,我对冰心先生说:“我不想打扰您,又想看见您,有机会我会再来看您。”我握住冰心先生柔软、微凉的双手,她对我说:“只要我活着、你就来看我吧。”春节时又收到了冰心先生的近照:她身穿黑白条纹的罩衣,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上,怀中抱着干干净净的白色的咪咪。她的双手微微奓①开搭在咪咪身上,似是保护,又似是抚慰。她坐在我的面前,目光是如此地清明,面容是如此地和善,那双纯粹老年人的手是如此质朴地微微奓着,令我不能不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能够令人敬佩的作家是幸运的,能够令人敬佩而又令人可以亲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自豪。冰心先生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她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在九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愈发地讲究愈发地花哨的时候,我特别想把冰心先生称做冰心姥姥。什么时候我再到北京去呢?也许看见您我仍然不会说太多的话,但只要我再次见到您,肯定会说一声:“冰心姥姥您好!”(有删改)[注]①奓(zhà):张开。1. 阅读第一段,请简要概括“姥姥”这一称呼的内涵。(3分)2. 从文中这封冰心先生写给作者的信中,你读出了什么?(2分)“亲爱的铁凝,大作两本已收到,十分感谢!尚未细读,但我居然进入了你的作品中,我感到意外!你何时再到北京来呢?我有许多事情和话要对你说、要回的信太多,只写这几个字,祝你万福,令尊两大人前请安!”3. 与冰心先生见面,她给“我”留下了怎样印象?联系文章内容作答。(4分)4. 将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肯定句,并比较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分)她坐在我的面前,目光是如此地清明。面容是如此地和善,那双纯粹老年人的手是如此质朴地微微奓着,令我不能不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章主要表达了“我”的哪些情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