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

示爱

①女儿常常给我灌迷汤。我的文章写好了,念给她听,她总是再三赞叹:“妈,你写得真好!你真的好棒哦!”

②听完不算,还要把稿子拿过去,自己再看一遍,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使我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③我偶尔买了新衣,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时,女儿总在一旁全程参与,并不厌其烦地给我打气:“这件衣服真好看,以后你不穿了,不要送给别人,就送给我好吗?”

④家里的白板上,不时地会出现一些道谢或道歉的话,甚至一些示爱的文字。有时,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精疲力竭地回家,看到女儿上学前在白板上留了这样的话:“亲爱的爸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女几敬上

⑤霎时间,疲累全消,觉得人生并非毫无意义。

⑥那年,父亲过世已有一段时日,母亲心情抑郁,寡言少语,为了排解她的寂寞,我们接她北上和我们同住。母亲一向手脚伶俐,在那一段时日里,她总是抢着帮我做饭。我当时除教书外,还得去上博士班的课程,有了母亲的帮忙,我少操了不少心,不论是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受益良多

⑦一日,我在理工学院教完早上的四节课,又赶着下午两点去东吴大学当学生。在驱车回家的途中,我想起这些日子来,每次急匆匆地踏进家门,母亲总会及时端出热腾腾的新鲜饭菜,相较于以往潦草的简餐,有母亲在的日子,实在是太幸福了。而我尽管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从来未曾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感受呢?我不是常常因为女儿的甜言蜜语而觉得精神百倍吗?难道我的母亲就不想听她女儿的感谢吗?

⑧车程蛮长的,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勇气。我决定一进门就启齿,然而,当房门一打开,母亲绽开笑靥,朝我说:“回来了!吃饭啰……”

⑨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我觉得有些懊恼,决定再接再厉,我安慰自己:“没关系,第一次总是最难的,跨过了这一关,以后就简单了。”

⑩吃饭时,我一直在伺机行动,以至干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母亲奇怪地问我:“你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奇奇怪怪的?”

⑪我开始佩服女儿了,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我却这般费力!

⑫饭吃完了,我还是没说,心里好着急,再不把握机会,这句话恐怕只能永远藏在心里了。我低头看着碗,勇敢地说:“妈!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四十几岁的人,中午还有妈妈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等我回来吃。”

⑬我头都不敢抬地很快说完,也不敢去看母亲的表情,便急急地奔进书房,取了下午要带的书,仓促地夺门而去,心情比当年参加大专联考还紧张。

⑭那天傍晚,我从学校回来,母亲已在厨房忙着,我悄悄地打开门进屋,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摘自《廖玉惠:人生情感散文》)

1.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在示爱过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4分)

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我”是________的→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内心是________的→吃完饭,仍没说,“我”是________的→最后,“我”勇敢“示爱”,夺

门而去时,心情是________的。

2.文章标题为何取名为“示爱”?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4分)

3.文章末段划线句中的“居然”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发现自从父亲过世后就不曾开口唱歌的母亲,居然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在厨房里边打点着菜,边唱着歌。

4.文章主要写“我”对母亲示爱,为什么开头还用一定篇幅来写女儿的表现?(4分)

5.请参考下面节选诗句,回忆自己与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在您……的时候”的句式,抒写对母爱的感受。(4分)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妈妈,

在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在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在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在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

您的爱已融入我的心灵,

永不磨灭……

答案解析

1.害羞 别扭 着急 紧张2.“以“示爱”为线索贯穿全文,“示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示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向亲人表达心中的爱。3.不能。理由:“居然”有出乎意料之意,突出了“我”不敢相信母亲又恢复唱歌习惯的惊讶,也突显出“我”的示爱对母亲心境上的影响。删去后,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4.①女儿的赞美和示爱,让“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以及人生的意义,这为下文“我”想到向母亲示爱作铺垫。②正是女儿的甜言蜜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不善表达,教会“我”“爱要趁早说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说,女儿成了我的情感导师。③女儿向“我”示爱,“我”也学会了向母亲示爱,爱意与温暖在三代人之间传递,加强了文章主题的表达。5.示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及时提醒和批评我;撑着伞为我遮风挡雨1.第一空,“房门打开,母亲朝我笑时”对应第⑧⑨段,可由第⑨段开头“我突然一阵害羞,因而错失了最好的时机”得出答案:害羞。第二空,“吃饭时,‘我’心不在焉”对应第⑩⑪段,可由“以至于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答非所问”“她为什么总能把感情表达得如此自然,一点儿也不别扭,而...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①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以设问开头,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可以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共鸣。)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承接上文,引出“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引用孟子、曾子的话,______________)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对于责任,“解除”或“卸却”,结果迥乎不同。)[乙]给母亲的一封信袁隆平亲爱的妈妈: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儿:平(原文有删改)[链接材料]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惑,有胸襟。”②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1.甲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起到的作用。(4分)2.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3分)3.乙文尾段极富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想象中的美好画面:祖孙牵手的背影、噼啪作响的稻谷,橙黄的稻田……请你说说其中蕴含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感。(3分)4.“君子有终身之忧”,越是心怀天下,肩上的责任就越重,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读完甲乙两文及链接材料,你认为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是什么?(4分)

文字溯源:(1)请你补充完善下图中“夏”字的字形演变过程。(1分)(甲骨文) (金文) (小篆) ( ) (楷书)(2)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①甲骨文中的“夏,” 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式。②中国自古就有“文章光华礼仪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探究结果:我国古称“华夏”,意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歌传唱:红歌体现出我们的革命传统、中国精神。下面是几首经典歌曲的歌词,请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中国精神。(至少说出三种)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②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④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些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⑤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血染的风采》⑥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十五的月亮》)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诵读: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艾青《北方》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你该用怎样的情感诵读所节选的诗歌呢?请你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答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上阙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2分)2. 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4分)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叙述自己身世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淡泊名利的心性。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游目聘怀,抒发抱负。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言壮语,表现了忧国忧民,苦己为人的伟大情怀。

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正色邪? 远而无所至极邪? 翼若垂天之云C. 日更定矣 谓大同D. 而飞 一而诸侯惧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B.使有所终 女有(词类活用)C.选贤能 未复有能其奇者(通假)D.南冥,天池也。 天下公(表判断)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D.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落在童年的雨①陪儿子从培训机构出来,暴雨已经下了近半个小时,它还在撒着怒气,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苗头。②雨水顺着马路由高坡向低处流淌,淹没了井盖,洗净了驶过的车轮,我的思绪随着雨水上涨,漫延到我的童年——③那个骄阳似火的暑假,田野里到处散播着丰收的喜讯。父母亲望着南边犯愁,他们必须赶在那团乌云飘来前,将水稻割完,把脱粒的稻谷平铺在晒谷场和屋顶平台上,利用乌云裹挟而来的强烈热浪和强劲疾风,草草地让稻谷迅速脱水,收拢后堆放在避雨的角落。④风越刮越猛,吹过殷实的田野,翻滚金色的巨浪。只见父亲顺着风奔跑,母亲挑着一担稻谷,艰难缓慢地挡住风吹去的方向,我扛着小半袋刚刚收获的稻谷跟在母亲背后,编织袋里汇集的泥水从最低的一角流淌出来,顺着我的肩膀,渗透我的衣服,一股掺杂着稻谷芳香和汗水咸味儿的气息扑鼻而来。⑤风夹着清凉的湿气,父亲已经在屋顶平台上手忙脚乱,从他所站的位置,我猜想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稻谷的收拢重任。风越来越沉,被水汽拖累。风止,雨至。急切的雨子弹似的击中我的肩背,打得“啪啪”作响,一瞬间,我和母亲被蜂拥而至的雨柱团团包围,前方、后背、左边、右侧,一片片混沌不清的迷雾,一声声万马齐喑的嘈杂,一股股尘埃落定的泥腥。我紧跟着母亲,她在我前面蹒跚地行走,箩筐里的稻谷沾上雨水,担子变得越来越沉,脚下的耕基路变得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变得艰难。⑥前面是一个小土坡,母亲试图踩上去,右脚落上去时用力踩实,人和扁担歪成斜坡状,左脚想跟进时,一个踉跄,连人带筐翻倒在土坡下,稻谷洒落在泥泞的路面和稻田里。母亲瘫坐在泥里,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回头看着我,强忍着没有哭出,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赶紧上前把母亲扶起,和母亲一起把洒落的稻谷捧入箩筐。雨丝毫没有停息的意思,父亲出现在雨幕中,接过母亲肩上的担子,母亲接过我肩上的编织袋。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我们冒雨前行,被雨幕遮蔽,被声响掩埋,被凉气冲淡,消失在旷野的乡间骤雨中。⑦那一刻,我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那场雨后,我慢慢长大,慢慢变得少年老成,那年我10岁。⑧“爸爸,我们打电话给妈妈,让她来接我们吧。”雨还在下,我和儿子站立在楼道里。一个想法急切地跳了出来,“儿子,要不我们冒雨走回家吧?”他愣了一下,然后欣然接受。⑨我拉着儿子的手,漫步走在雨中。雨水肆无忌惮地泼洒,湿透的衣衫紧紧裹着我们的身体,雨水浸透衣服,渗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清爽却带着一丝凉意。(选自《散文选刊》,作者李零,有删改)1.作者在文中插叙了哪件往事?请简要概括。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①段进行赏析,并说说本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3.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父亲冲在前面,母亲紧跟其后,我踩着他们踩过的脚印。4.文章以“落在童年的雨”为题目有什么好处?5.第⑧段中“我”为什么“急切”地跳出一个想法?儿子为什么“愣”了一下?之后“欣然接受”说明了什么?

原下的日子陈忠实 ①村庄背靠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二条阴沟里该是最后的尚未化释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植物,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杏花接着开了,那儿这儿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然爆出的紫红的花帐笼罩起来了。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③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椿树的花儿藏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然会使焦躁的心绪沉静下来。④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⑤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⑥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前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苕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黑之后才开挖。满是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⑦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暑树,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妆,是最耐得霜冷的。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⑧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于是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落下、融化,周围是雾霭迷茫的、素净的田野。⑨直到某一日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浅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⑩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选自2021年1月《读点经典》)(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的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3)文中第⑦段写柳叶张扬在河川,令人钦佩,开头却写到“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树”,纵观全段,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起什么作用?(4)班里准备举行“陈忠实作品朗诵会”,有同学打算朗读文中的第②段,你觉得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朗读基调?请做选择,并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来陈述理由。A.温和喜悦B.热烈赞扬C.深沉坚定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通过美育为青少年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整个奇异世界,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今天,美育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是校园里的美育课、家庭中的亲子绘画,还是美术馆里孩子们的身影,都反映出“以美育人”理念的深入人心。通过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也正因此,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都要更加重视美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美育,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正如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所倡导的,中华美育精神应该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在民族兴盛、文明延续的高度看待美育。也正是因为美育有着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整体美育共识和美育环境,通过春风化雨的美育工作,让孩子成长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1). 解释文中“中华美育精神”的含义。(含标点限80个字内)(2). 请你根据文意给学校的美育工作提出3点建议。(含标点限100个字内)(3). 你在校内或校外的美育中涵养了怎样的“美丽心灵”?请你写出感受最深的1点并举例说明。(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向稻子致敬①孙培用刚过完春节没多久,人们就开始盼着了:在家里侧着耳朵听着窗外打雷了没有、下雨了没有,出门对着天空摸一摸风暖和起来了没有,问一问邻居村边树上的那窝鸟儿回来了没有……要不就每天背着铁锹去地里转悠,在每块地里挖上两锹,仔细瞅瞅,然后再拍拍平。这是看地气上来了没有,看冻的土化透了没有。总算盼到了合适的时节,赶紧育苗,赶紧打田。漫种、上水,做床,翻土、筛土、筛类,施肥、浇水、通风……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没有一个细节可以省略。嫩苗一天一天长高。不久,就该插秧了,插秧,那真是大场面!一大早,人们就忙活起来,煮饭,做菜。一人吃上几碗米饭。下地干活才有力气。沉静的稻田早就贮好水等着这一天,在悠悠的白云下面,人们开始对土地进行哲学家一般的深入研究。他们踩在水田里,一手握着一大把秧苗,另一只手分出一束,迅速而稳当地插进水下的泥土里去。播完一排,倒退着插下一排。就这样,一匹匹新织的绿绸,在土地上缓缓铺展。插秧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面向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远远望去,像是在完成某种庄严的仪式。六七月,气温极高。人们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在田里薅②草。薅草是良心活儿,杂草总是比稻子长得快,跟稻子争水、争肥、争空间。因而,薅草弄得不好的话,这一年的收成不用指望了,“你糊弄稻一剧,它糊弄你一季”于是,人们迎着蒸腾湿热的暑气,弯着腰,躬着背,跋涉在泥水中,既要把草拔掉,还要顺便给稻苗们扒扒根,让稻们长得更好。稗草和稻子长得非常相似,很难区别开,不过,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们,不会让稗草和其他杂草有任何机会,这些家伙会被连根拔起,甩到田埂上,切锄碎,沤肥。有一天,人们意料之中发现,稻穗腼腆地探出头来。不久,稻穗上挂满了细密的稻花。在人们眼中,稻花是世界上最香、最美丽的花儿。人们站在田埂上,面对田野,深深地呼吸着空气中的芬芳,在心里描画着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可是,人们怕水肥不济,怕阳光不足,怕遗受病害,怕辜负了稻花的香气,他们天天忙活个不停,像看护孩子一般,看护着稻们。在期待中,每一棵稻穗上那一座座小小的粮仓慢慢充盈着白色的浆液,就像母亲的乳汁。在阳光的注视下,白色的浆液逐渐浓稠而最终坚实。等到九月,一片金黄把乡村照亮。阳光下,一片片田野里,成熟的稻们低着头微笑着,一根一根秩序井然地挨着,欣喜地等待着履行那个神圣的承诺。人们也在等待这个时刻,从他们在春天播撤下一粒粒种子开始,从他们播下一棵棵秧苗开始,从他们拔掉一根根杂草开始,从他们陶醉在稻花香里开始,从他们每一天辛勤的劳作开始。晚上,在月光下,人们把镰刀磨得亮亮的,像明亮的弯月。在那一个早晨,人们饱饱吃上几碗米饭,今天要把攒了许久的力气使出来。咔嚓!咔嚓!咔嚓!镰刀收割时发出的声音,那么清脆、那么嘹亮、那么动听。挥动着镰刀的人们弯着腰,躬着背,对土地表达最虔诚的敬意。倒下去的庄稼,以另一种姿态再次亲近土地,谦恭地感受土地的恩泽。稻垛高高地堆起,人们虔诚而神圣地守护着,像守护着祖先的魂灵,也像守护着儿女的幸福。在打稻机欢快的鸣唱中,一粒粒稻谷离开箱草。收割后的田野上,孩子们开心地疯跑,沉默的土地像母亲总爱地听着孩子们的欢笑。这是大地的盛宴。当最后一辆满载庄稼的车消失在田野的尽头,回野突然变得轻松,知足地睡熟了。然后,稻谷们躺在场坝上,趁着阳光,赶快晒干,储进粮仓。然后,磨米机也欢快地鸣唱,稻谷们脱去外壳,变得白白净净,叫做“米”。然后,米,被温暖的手做成香喷喷的米饭。米饭的香味,弥漫在每张餐桌,弥漫在每个院落,弥漫在田野和天空,弥漫在每个乡村和每座城市,_________,给人们带来安宁和满足这,就是一株稻,用汗珠一样饱满的颗粒,给予世界最神圣的供养。手捧着滋养了身体、滋养了灵魂的香喷喷的米饭,我们向脚下的土地致敬,向躬身于土地的人们致敬,向大地上的每一株稻子,致敬!【注释】①选自《法制日报》,有改动,②薅hāo:用手拔。(1). 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下列选项中,写得最详细的一项内容是【 】A. 盼望时节 B. 煮饭做菜 C. 磨亮镰刀 D. 晒谷磨米(2). 文中相关段落从人的视角描绘了划线处“大地的盛宴”,请从大地的视角描绘在这场“盛宴”上的所听、所见,以下面的句子开头,以一句总写的话结束。我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听着……(3). 从全文内容来看,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给人们带来了这一刻的幸福 B. 让人们在这一天享受美好的生活C. 告诉全世界这个美好的消息 D. 抵达春节里人们香甜幸福的梦境(4). 为了体现写作内容、突出表达意旨,下图中,你选哪一幅作为本文插图?请阐述理由。

①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隙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②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水和豆浆水,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③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④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⑤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⑥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⑦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选自《台阶》)1. 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①起早踏黄泥,②_________,③撬石板闪腰,④__________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五段末尾划线句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3. 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五段划线句不得再用)

燕子筑窝①春天里,我家来了一对燕子,妈妈说,它们是夫妻,要在我家过日子,养孩子。②堂屋里的屋梁上,已有两个燕窝,住着两对燕子,它们是去年就住下的老夫妻了,一到春天,它们又从南方返回来了。我当时不太懂南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非要跑那么远去南方。爹爹说,南方暖和,北方冷,燕子冬天去南方过冬,到春天又返回我们这里。③爹爹说,来我们家的燕子,无论新的老的,都是我们的亲戚,我们要爱惜。④新来的这对燕子,发现堂屋已有燕子居住,就在门外的屋檐下筑窝。⑤它们一趟趟从田野里衔来湿泥,泥里还带着一些枯叶和细碎草秸。爹爹说,泥里带点草秸,才容易黏合,修的房子才凝固得结实。娃娃你看,燕子没上过学没念过书,都这么聪明,你们学生娃可要好好学习哦。⑥它们的工程进行得很不容易,因为没有施工图,常常要返工。有时,好像是地基铺得太宽,不符合紧凑、安全和保暖原理,它们就收紧了地基的尺寸重新施工,原来的地基就作废了;有时,好像房屋的弧度过于弯曲,不够流畅,不方便出入,不利于通风,也不符合建筑美学和以后新生儿的护理学,它们就倒悬着或斜倚着身子,伏在建筑工地上,一口口地啄啊掰啊抹啊,就像我们伏在课来上一笔一画修改作业。⑦连续好多天,燕子夫妻白天抓紧施工,晚上却不见了,它们晚上住哪里呢?⑧其实,堂屋的屋梁上,或我家的任何一间屋子,我们都是乐意接待它们过夜的。但是燕子好像有自己的心事和处事的伦理,它们不愿打扰另外两对年长的燕子,也不愿意改变主人家的生活秩序。它们好像遵守着世代相传的道德禁忌:不能因为它们的到来,给春天添麻烦,给主人添麻烦。相反,它们要努力做到,因为它们的到来,春天欢喜,主人也欢喜。⑨那么,它们晚上住哪里呢?春天的夜里,天气还是很冷的。⑩那天黄昏,天下着小雨,它们衔完最后一趟泥,向我们亲热地打了几声招呼,又飞走了。⑪我追着它们的身影,飞快地跑出去,跑向原野,我终于看见它们了。它们并肩依偎着歇在电线上,它们在冰凉的却汹涌着电流的电线上,在夜晚的寒风中,有时就在雨水里,它们紧挨着羽毛相互取暖,露天过夜。⑫吹拂着庄稼的夜风,狂野繁密的露珠和满天的星星,都见证了它们那清贫的生活、高贵的美德和坚贞的爱情。⑬我急忙回到家里,在门前菜地里挖了些湿泥,准备搭起梯子,帮助燕子筑巢,让它们尽早住进新窝。⑭爹爹说:你娃真傻呀,燕子做的活你娃能做吗?鲁班能修宫殿,也修不了一个燕窝的。喜鹊窝只有喜鹊会修,蜂窝只有蜂儿会修,燕窝只有燕子会修。人家燕子筑窝,心里是揭着张祖传的图纸的。你心里有那张图纸吗?⑮爹的话我信。爹会一些简单的木工,他知道心里有一张图纸是多么重要。⑯我觉得对不起燕子,在它们艰辛的时光,在这个泥泞的春天里,竟不能为它们帮一点忙,为春天帮一点忙。⑰亲眼看着一趟趟衔泥忙碌的燕子,看着燕窝一点点渐渐成型,我心里满含着________和________,也满含着对这小小生灵的情感、智慧、技艺的猜想和崇拜。⑱它们的心里揭着怎样天长地久的心事?⑲它们那儒雅的燕尾服后面,揣着怎样的图纸?(文/李汉荣选自散文集《万物有情》)(1)根据上下文在⑰段空格填出两个合适词语。(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具体概括。(3) 请赏析文章第⑥段划线的句子。(4)你从爸爸的话“鲁班能修宫殿,也修不了一个燕窝的。喜鹊窝只有喜鹊会修,蜂窝只有蜂儿会修,燕窝只有燕子会修。人家燕子筑窝,心里是揣着 —— 张祖传的图纸的。你心里有那张图纸吗?”得到什么启示?回答至少2点。(5)燕子长久的心事是什么?

一日的春光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別的晩,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天下事都是如此________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黃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黃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九十天看看过尽_______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________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________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春在眼前了!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地在繁枝上挤着开……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______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地一放!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大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到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选自《经典散文读本》)1.文章围绕“春天”叙事、写景、抒情。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1)九十天的等候中,作者详细写了哪几件事?景物描写中体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2)那“一日的春光”中,景物有怎样的特点?“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文章中,欲扬先抑、对比、衬托等手法运用自如,试择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3分)3.找出文中一处关键语句,谈谈你从中体会到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3分)4.与课文《荷叶·母亲》一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体现了清新、细腻的特点,请举一例具体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的锣鼓乔忠延①春,是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②是从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黄灿灿的迎春花吗?不是,一枝独秀的迎春花,犹如从天地间穿过的第一只燕子,传递的仅仅是春将要到来的消息。是从漫山遍野红艳艳的山桃花吗?不是,芬芳竞艳的山桃花,犹如杨树梢头叽叽喳喳的喜鹊,那已是春盈满天地间的捷报。那春到底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我固执地认为,从大年的威风锣鼓猛然爆发、齐声轰鸣,春便苏醒、便起步、便奔涌……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和我一样,都是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着酣梦,迟迟难以苏醒。那时,妈妈在枕头边摆好过年的新衣服、新棉帽,还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灿亮,我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出好远。让我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轰鸣的威风锣鼓。④威风锣鼓,是我家乡山西临汾特有的打击乐。乐器很简单,就四样:锣、鼓、钹、铙。敲打时,鼓居中,铙、钹在鼓的四个角,锣围在外圈。这样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够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威。有人描写过,如霹雳轰鸣,如暴雨倾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劲,那锣鼓声,比霹雳还要威武,比暴雨还要狂猛。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⑤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两岸的先辈们为何能缔造出威风锣鼓,并且用威风锣鼓激活每年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节。或许是我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缘故,春节来临时却没有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厢情愿地认为春和那个儿时的我一样,正在被窝里贪睡。需得猛击一掌,需得大吼一声,才能惊醒春,春才会迎着寒冽的西北风起步,奔走,直至奋跑,跑进万紫千红,跑进林茂禾盛,跑进五谷丰登。而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⑥曾经沾沾自喜,以为破译了威风锣鼓蕴含的奥秘。然而,自从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得不重新鉴赏感悟其中的丰饶真谛。再观看锣鼓表演,耳边震荡的是多变的鼓点,胸中翻腾的竟然是李白的诗句,要么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要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⑦我曾经盯着被誉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态解读威风锣鼓魅力的内涵。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⑧喜滋滋、笑盈盈的家乡儿女吃过阖家团聚的年夜饭,喝过人寿年丰的喜庆酒,一开大门,新年光临。信心满满的乡亲们早已挎着鼓,举着钹,持着锣,擎着铙,呐喊着飞步奔上场来。脚跟站定,双槌敲击,盈耳的全是滚滚春雷!⑨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涌,和着人们众志成城的热浪欢悦地奔涌,奔涌!(有删改)1. 在作者笔下,威风锣鼓具有哪些魅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 作者为什么觉得春天是从威风锣鼓的齐声轰鸣开始苏醒涌动的?3.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淡淡的深情常跃强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岀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⑤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⑥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⑦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⑧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⑨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⑩——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本文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⑦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B.第④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②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灯如红豆侯志明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③我总会想到金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选文有删改)(1)文童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第二盏 父亲 ①第三盏 女同学 ②(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于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②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地去睡觉。(4)文章以“灯红如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1)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a)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b)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2)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c)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d)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3)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4)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1.选文第一段围绕“意境”展开论述,下列内容没有论述到的一项是【 】A.意境的创造 B.意境的鲜明 C.意境的演变 D.意境的独创2.“写恋爱故事,就不一定非把隔壁卖豆腐的王二也写上去;画虾,可以一笔水都不画,能表现出水的感受就行。”如果把这句话放在选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强调表现事物的精神实质。B.选文写到不同风景有不同的特色,意在说明不同风景会带给人不同的印象和感受。C.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境的。D.如果没有意匠,诗人和画家就找不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4.选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能给我们写作以启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a):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质。B.(b):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融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C.(c):有了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才能有深刻全面的认识,才能打动人。D.(d):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阅:经过B.求之下流,固颠。 固:坚固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颠:颠倒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僧)以为顺流下矣。 B.(坎穴)渐激渐深。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①,愿亲帷幄②,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③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④自思惟: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国家独见之明,久而益远,乃知‘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⑤。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竟逐迷惑千数。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节选自《后汉书∙冯异列传》,有删改))(注)①阙廷:朝廷。②亲帷幄:侍奉皇帝。帷幄,指帝王。③国家:指皇帝。④伏: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⑤“性与”以下两句:语出《论语》。以此来赞誉光武的圣明,说明自己的愚钝。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当 兵 革 始 起 扰 攘 之 时 豪 杰 竞 逐 迷 惑 千 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上书谢曰 谢:(2)久而益远 益:(3)而臣爵位所蒙 蒙:(4)恩犹父子 犹: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2)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4.选文第二段表现了冯异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陈胜王凡①六月。已为王,王陈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③!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数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④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注】①凡:总共。②陈:地名,指陈县。③夥(huǒ)颐:意思是“真多呀”。④颛(zhuān):同“专”。⑤系:拘捕。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百人屯大泽乡 屯:停驻B.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C.已为王,王陈 王:称王D.客人愈益发舒 发舒:放肆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B.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C.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年轻时虽“与人佣耕”,但却不甘心受人奴役,有鸿鹄一般的远大志向。B.陈胜对吴广说的一番话,是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看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C.陈胜将来客斩杀,是因为来客多次跟别人讲陈胜的一些旧事,有损他的威严。D.陈胜作为农民领袖,本想成就一番功业,却贪恋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最终失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渲渊①,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样、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注:①澶渊: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以 身 帅 之 与 城 存 亡故 水 大 至 而 民 不 溃。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余兄子瞻适彭城守 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屯长B. ①使民畚锸 ②此人——为言所闻C. 水之淫也 ②太行、王屋二山,七百里D. ①水复至 ②故余愚,卒获有所闻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4.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B. 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C. 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 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注①桑: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所识穷乏者我与②尔而与之③万钟于我何焉④为后义而先利2.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万乘之国A.子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B.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送杜少府任蜀州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2分)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5.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3分)

“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 ①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 ②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③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 ④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 ⑤电子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 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变“轻”,是潮流,不可逆,当然也无需逆。 ⑦有人说,“轻”阅读固然有轻量、便捷的优势,也有轻浅、碎片之弊。言下之意,阅读还是应该“重”一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多读经典,以“重”阅读、深阅读来抵抗片段化阅读、碎片化思考。 ⑧其实不然。“轻”阅读,指的是追求开卷之轻便,体验之轻灵。形式的“轻”与内容的“重”,二者并无矛盾,不必人为对立。轻便的阅读渠道,更有助于读者触及有分量的优质内容。 ⑨人们常说,阅读能滋润精神世界,涵养品格气质,挣脱欲望束缚,使人生变得轻盈。这是阅读的魅力。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而如人所言,是“使自已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能为人生“增重”,能为心灵赋彩,也能为衡量成功的标尺添加更多刻度。或许,这就是阅读的“轻重”辩证法。 ⑩现代社会的高度数字化,给阅读生态带来空前巨大的影响。大量的碎片、低质、冗余、庸俗信息,伴随数字时代奔流而至,“轻”阅读因此遭受不少批评。的确,真正的阅读应该自带过滤与反省机制,静心筛选并留下足够优质厚重的思想沉淀,回馈心灵。所以,读书还是读屏,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⑪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不读书,或许就不懂得“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别绪离愁,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岁月沧桑,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冲淡豁达。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所以,只要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不管“轻”还是“重”,不管是读“著于竹帛”之书还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8日,有删改)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2.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4.联系文章,谈谈你对“轻”阅读的理解。(2分)

宇宙也有“高速公路”●李明涛①据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日前报道,科学家在太阳系中发现了新的星际“高速公路”。小天体可以“借道”星际高速公路,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从小行星带到海王星之外的轨道迁移,此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该迁移过程需要几十万至百万年时间。②在宇宙中航行,离不开引力,也藏有“高速公路”。星际高速公路,就是太阳系中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空间流形管道构成的超级运输网络。这些空间流形管道与太阳系天体的拉格朗日点密切相关。不同天体附近的流形管道在空间中可以相互连接,由此形成庞大的星际高速公路网络。在星际高速公路网络上运行的物体,无需消耗任何燃料便可从太阳系一处转移到另一处。③早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就利用星际高速公路理论,为“创世纪号”航天器设计了低能量转移轨道。该航天器在从2001年发射后到返回地球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消耗任何燃料。2011年,中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完成任务后,利用剩余不多的燃料“搭乘”星际高速公路飞向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月球飞向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的深空探测器。④星际高速公路虽不是新理论,但它在太阳系小天体快速轨道运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却是首次被发现,颠覆了人们对小天体轨道迁移速度的认知,也表明当今太阳系仍然处在快速演化的过程中。作为太阳系中引力最强的行星,木星附近的流形管道对太阳系中小天体的快速轨道迁移起主导作用,是太阳系星际高速公路网络中的“霸主”。小天体可以沿着流形管道抵达木星附近,在木星强大引力作用下,要么被木星俘获,要么被木星弹出到海王星轨道之外,甚至弹出太阳系,成为进入恒星际空间的流浪天体。⑤当然,其他星系也存在类似的星际高速公路,让一些“不速之客”造访太阳系。2017年,人类发现了首颗闯入太阳系的星际访客“奥陌陌”;2020年,第二颗星际访客“鲍里索夫”被发现。它们的到来很有可能与其母星的星际高速公路网络有关。⑥星际高速公路理论为设计创新的空间任务轨道方案提供了基础,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未来的月球与深空探测中。该理论还增进了人们对太阳系中小天体轨道迁移规律的理解,星际高速公路令小天体在太阳系中的迁移速度加快,增加了小天体与行星发生碰撞的概率。据美国宇航局研究,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 彗星就是因为进入木星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的星际高速公路网络,最终撞击木星。星际高速公路的混沌效应也增加了小天体轨道预报误差和小天体碰撞概率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小天体的监测预警难度,对防御潜在威胁小行星提出了挑战。⑦目前,我们对星际高速公路的认知仍然有限,小行星是否会搭乘星际高速公路到达地球?如何及时发现星际高速公路网络上运行的具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未来人类能否借助星际高速公路网络更快地飞出太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人民日报》2021年5月17日)1.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A.在星际高速公路网络上运行的物体,需要消耗较多燃料便可从太阳系一处转移到另一处。B.中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从月球飞向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的深空探测器。C.“奥陌陌”的到来很有可能与其母星的星际高速公路网络有关。D.星际高速公路理论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来来有可能应用于月球与深空探测中。2.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3.很多读者喜欢文章的最后一段,试阐释其妙处。(2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体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宴酣乐 客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泉香酒洌 乃记之去(《小石潭记》)C.行者休树 征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酿泉酒 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 分)3.联系全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注】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④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孙叔敖正冠而见之___________ (2)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处之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