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1988年全国统考

选出红字意义相同的一组【 】

A、长歌哭 ;机立断

B、残羹冷 ;脍人口

C、毫厘不心乐悦

D、春和明 ;承天

答案解析

B

讨论

选出下面红字的正确读音:悉使兵负草填之。

选出下面红字的正确读音:粮而景从。

选出下面红字的正确读音:赢用剌剌得它全身麻木。

选出下面红字的正确读音:胡尔庭有县貆兮。

选出下面红字的正确读音:水澹兮生烟。

选出下面红字的正确读音:子女有养父母的义务。

材料: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了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题目: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10分) 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了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是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了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学生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始。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注意事项: 1.文章要有中心,语言通顺,书写合乎规范(标点占格,阿拉伯数码两个占一格); 2.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要交代清楚; 3.写出家长、学校各自的态度和认识; 4.尽量不超过190字(含标点),字数超出要扣分; 5.某些不很重要的材料可以省略,可以不按照原材料的顺序,也可以不使用原句。(打草稿处) 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弟子也,亦弟子也,亦能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A):“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瘐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用心有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B):‘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叩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叩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1.羿和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曰(A)的说话人是谁?曰(B)的说话人是谁?(2分)得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曰”后面都只有前引号(也就是上引号),没有后引号(也就是下引号),请把后引号补上。(标在原文上)(2分) 4.下面的句子是什么意思?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今日我疾作 (A)今天我出发得匆忙。 (B)今天我赶快来作战。 (C)今天我的病突然加剧了。 (D)今天我的病犯了。 〖答〗(  ) (2)问其仆 (A)问他的卫士。  (B)问君王的使者。 (C)问替他驾车的人。(D)问他的左右侍从。 〖答〗(  ) (3)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 (A)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B)虽然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C)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君主命令的事。 (D)即使如此,今天的事是你引起来的。 〖答〗(  ) (4)发乘矢而后反 (A)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回头。 (B)向四辆兵车射箭然后投降。 (C)射了四箭然后回去。 (D)射了四箭然后背转身。 〖答〗(  ) 5.子濯孺子确信庾公之斯不会杀死自己,是因为:(A)他知道庾公之斯生性仁慈。 (B)他知道庾公之斯为人正直。 (C)他知道庾公之斯认识自己。 (D)他知道庾公之斯忠于君主。 6.“抽矢叩轮,去其金”这句话中的“金”指的是_________(答案不超过两个字)。“去其金”是为了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六个字)。(2分) 7.孟子认为“羿有罪(过错)”的理由是什么?注解中有一句话说明了理由,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3分)得分 注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说理文究竟难在哪里?在推理还是行文?问题的这种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它假定了理在文先,第一道手续是把理想清楚,第二道手续才用语言把理表达出来。这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对的,但也不完全对。说它对,因为语言总是跟着思想走,思想明确,语言也就会明确,思想混乱,语言也就会混乱。如果不先把意思想好而就下笔写,那就准写不好。所以学好说理文,首先就要学会思考,而这要深入生活,掌握事实,再加上对分析和综合的思想方法的长期辛苦训练。谈到究竟,难还是难在这个方面。 为什么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呢?因为语言和思想毕竟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在运用思想时就要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时也就要运用思想。(1)a语言和思想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在生发的,在生发时语言和思想在密切联系中互相推动着。据我个人的经验,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1)b在多数场合,(2)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对所要说的道理总要有一些情感,如果对它毫无情感,勉强敷衍公事地把它写下去,结果就只会是一篇干巴巴的应酬文字,索然无味。如果对它有深厚的情感,就会(3)a,全神贯注,思致风发,新的意思就会(3)b地涌现出来。(4)A这是写作中的一种乐境,往往也是写作的一个难关。(4)B新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不免发生矛盾,(4)C这个意思和那个意思也许接不上头,原来自以为明确的东西也许毕竟还是紊乱的模糊的乃至于错误的。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起?哪个应先说。哪个应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4)D主从的关系如何安排?这时候面前就象出现一团乱丝,“剪不断,理乱”,思路好象走入一条死胡同,陡然遭到堵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意乱。就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有两种经情况要避免。一种是松懈下去,蒙混过关,结果就只会是失败,理不通文也就不通。另一种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勉强继续绞脑汁,往往是越绞越乱,越想越烦。这时候最好是暂时把它(5)a放下,让头脑冷静下来,得到了足够的休息,等精力再旺时再把它(5)b提起来,进行一番冷静的分析,做到“表里精粗无不到”,自然就会“一旦豁然贯通”,令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在这种情况写出的文章总会是(3)c,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所以在说理文的写作中,思想和语言总是要维持辩证的关系:不想就不能写,不写也就很难想得很周全。多年来我体会到:读一部理论性的书,总要等到用自己的语言把书中要义复述一遍以后,才能对这部书有较好的掌握;想一个问题,也要等到用文字把所想的东西凝定下来之后,才能对这个问题想得比较透。我发现不但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的准备,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因此,我认为理先于文或意在笔先的提法是片面的。 (1)按照规定的要求改写文中(1)a、(1)b两处画线的句子,改写时要求内容和语气与上下文衔接。(2分)(1)a设问改直接陈述 原文:为什么说两道手续的看法又不完全对呢?因为语言和思想毕竟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在运用思想时就要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时也就要运用思想。 (1)b将“把”字句改成不用“把”(或“将”)的句子 原文: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誊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 (2)文中(2)处原文一共有下面5个句子。在句后四种排列顺序中选出正确的一种。(2分)甲 只是对要说的道理先有些零星的想法 乙 我并不打什么腹稿 丙 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丁 一切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戊 也许经过了一番组织 (A)乙,丁,戊,甲,总之,丙。 (B)甲,戊,乙,丙,总之,丁。 (C)乙,甲,戊,丙,总之,丁。 (D)甲,丙,戊,丁,总之,乙。 〖答〗(  ) (3)文中(3)a、(3)b、(3)c三处各缺一个词语,根据前后文意,从所列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三个,把字母填入表格内。(3分)(A)滚滚而来 (B)字斟句酌 (C)兴会淋漓 (D)源源不断 (E)信手拈来 (F)意到笔随 (G)刻意雕琢 〖答〗(3)a(  )(3)b(  )(3)c( ) (4)“意思既然来得多了,问题也就复杂化了。” 这个句子是从第二段中摘出的,找出它在原文中的位置。文中已标出(4)A、(4)B、(4)C、(4)D四个位置,把代表正确位置的字母填在括号里。(2分) 〖答〗(  ) (5)文中加红的两个“它”字所指代的内容一样吗?它们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6)作者不完全同意那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因为:(4分) (A)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只有表达结束,思考才能停止。 (B)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先形成观点再进行表达是很少有的。 (C)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思想混乱语言也必定混乱。 (D)他认为,在写说理文时,语言总是随思想而生发、变化的。〖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