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2020年天津市

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答案解析

三顾频烦天下计

讨论

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答:(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答: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责,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以大坏,厌藜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②楚公:陆游的祖父。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丈夫哉!治生非必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已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载闻 令:美好B.革带 敝:破旧C.藜藿 厌:满足D.毋使仓有告 匮:缺乏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辱先人夫夷近,则游者众B.积线累月能就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C.有陷于危辱之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D.贫穷至廉耻不顾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始流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4.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 】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②终身未尝为越产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 ⑥沦于市井、降于皂隶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④⑤ D.②④⑥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B.叶氏家训告诫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士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4分)译文:(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4分)译文:7.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3分)答:

材料一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阔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介的书籍。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人在“看”自然、“看”其他存在物、“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去“看”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成过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材料二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7.6%的国民阅读10本及以上电子书。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材料三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书籍超越文本載体的价值所在?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资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印刷图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多样性。从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转变。纸质书的装帧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在一本1630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17世纪早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曾写过对应《爱的徒劳》的另一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取材于陆纾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10本。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2019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B.宋代雕版书多用欧、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大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为本。“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分)2.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4分)

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分)2.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答:

《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沙鸥翔集,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

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杨继盛名联)

中国建筑的希望梁思成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妤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囯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有删改)1.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6分)答:2.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6分)答:3.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6分)答: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