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2017年全国Ⅲ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答:

答案解析

1.CD2.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1.说“短李”是戏称,以示二人关系亲密,诗中虽有让李绅服气自己的创作不容易的意思,但并没有“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项,颈联前句说此时富贵与“我”无缘,颈联后句说以后会诗名远扬。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2....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文为奸连者又不得近长吏将奏罢由曹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果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土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土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将曰:“此事,申伤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译文:(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译文:

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扬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材料三: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分)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内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鰭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千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答: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答: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霎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B.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C.盘算:精打细算D.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B.乌热尔图为玛丽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3.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答:4.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答:5.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6.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 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2.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1. 这两首诗中都写到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2.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1.赏析第一首中的【】里的句子。(3分)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答:(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答: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駟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答: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答: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答: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答: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②2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记游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②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岀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和徐都曹① [南朝齐]谢眺宛洛②佳遨游,春色满皇州。结轸③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东都已俶载④,言归望绿畴。【注】①徐都曹:徐勉。都曹,官名。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皇州:帝都,指建康。③结轸:停车。④俶载:指农事伊始。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粹》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与写景结合 B.寓情于景物之中C.用典而不失自然 D.铺陈和比喻兼用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5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的含义什么?体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答: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

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祜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1)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6分)答:(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人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答: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