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2022年山东省东营市

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1) 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 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

B. 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

C. 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

D. 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

答案解析

(1) 示例: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是起句,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第二句用了“抛却”,这说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而是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后两句,诗人回忆少年时光...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为落实“双减”正策,某校开展了以“落实‘双减’我担当”为主题的“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为解决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双减”正策落地后,课外学科培训班停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上学年,某中学在9月份和12月份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来看,家长对“双减”正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绝大多数家长的态度由刚开始时的焦虑、怀疑转变为支持、配合。材料二:“双减”政策发布后社会情绪分布材料三: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作用反馈表(1)“落实‘双减’我担当”中的“担”小篆写作“”,《说文》解释“儋(担)”,“荷”也。“负书担橐”(《战国策》)中的“担”即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_。“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与妻书》)和“落实‘双减’我担当”中“担”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 (2分)(2)研读材料二,就“双减”正策发布后的社会情绪表现,写出你的发现。(1分)(3)“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暑假马上到来,你可能又要面临各类培训。请你站在“天下国家”的高度,结合材料一、三,说出不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至少两个理由。(2分)

请你在人物、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任选其一,从《海底两万里》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并围绕关键词写一段70字以内的评论。

__________(国家)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是___________(题材)小说,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读者们的评价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国情怀:虽辞官归乡,诗人仍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作者作品: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国情怀:诗人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志向作者作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国情怀:诗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愿望作者作品: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国情怀:将士用命,不畏战事频繁作者作品:王维,《使至塞上》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国情怀:将士们在悲壮惨烈的战斗中忘身报国的忠心作者作品:李贺,《雁门太守行》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国家的财富。老祖宗留下的“金碗”怎可拱手送人?有关部门今年3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特别强调:①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继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探索将具有独特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②要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③鼓励创建以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群和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④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明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甲)子夜昊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乙)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②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捣衣声等。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江村①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此外更何求?【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5分)(1)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2)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3)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4)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5)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其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这里指月光清亮。1. 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2.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南征① 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诗,《南征》押韵工整,押______韵。(2分)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3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________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________的特点。2.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古代诗词中不同题材的诗词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会用到不同的意象。请说说上文所属题材类别并写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意象。2.下列哪一项与词人的心情最接近?请加以判断并简要分析。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①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②______的代称。(2)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视之________臣之妻臣________时时而进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谁可而之/或异二者之B.解孤非之仇邪/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无尉/去怀乡D.孔子之曰/不求达于诸侯(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十日/陈太丘与友行B.原三日即矣/令初,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矣/一食或粟一石D.可无乎/男有分,女有(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渔人甚之 __________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____③欣然往 __________(2)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亨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手不释/即诗四句B.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神人C.必无所疑乃/惧其不也D.辄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耕于南阳________②夜忧叹________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铜具/能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然称之/往来忽D。匹夫之勇,不足也/风力虽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登 辅 弼 书 史 策 配 享 宗 庙 为 宋 名 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送之__________;②礼愈__________;③白玉之环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节选《晋书》有删改》)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顗(yǐ):周额,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1)下列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敦之兵也/傅说于版筑之间B.入不顾/截了当C.顗不言/客从外来,坐谈D.南北之/尘莫及(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了断句。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李道季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链接科学家已经在许多视频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B.选文第2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