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网络与阅读”专题学习活动,围绕以下材料,请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4月21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同时,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

(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年4月24日)

材料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

“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4月13日)

1. 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底,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超过1.8亿,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

B. 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3%提高了0.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

C. “Z世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

D. “Z世代”作为“网生”一代,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他们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通过评论反馈表达家国情怀。

2. 阅读材料一的图和材料二,你读出哪些信息?

3.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Z世代”下的中国青年对于网络文学有哪些深刻影响。

答案解析

1. D2. ①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②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或未成人图书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提升)。③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高。3. ①“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网络文学发展潮流,弘扬网络文学正能量。②“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③“Z世代”中国青年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④“Z世代”中国青年的加入凸显了网络文学对全民阅读的意义。⑤“Z世代”中国青年增加了网络文学的读者量,推动网络文学的繁荣发展。1.D.“将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三第②段“‘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故选D。2.根据材料一图表分析,2018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是16929万人,2019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是17514万人,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是18281万人,据此可知, 2018年至2020年中国未成年人网民规模逐年提升。根据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分析得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

查看完整答案

讨论

名著阅读课,“从《朝花夕拾》看鲁迅的教育观”专题,老师选择了三篇文章的片段,请完成下面小题。【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乙】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节选自《五猖会》)【丙】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节选自《二十四孝图》)1. 自由是人性最深刻的需求,鲁迅在三篇文章中都写出封建教育对孩子自由天性的束缚,请写出文中“先生”“父亲”“塾师”束缚孩子自由天性的具体表现。2. 你喜欢乙文的父亲形象,还是喜欢《傅雷家书》中的父亲形象?说说理由。3. 结合丙文,你觉得鲁迅认为儿童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幼稚的爱美的天性”,让“他们的眼睛里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呢?4. 经典的力量在于永不过时,今天某些人身上还有“父亲”和“塾师”的影子,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甲】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丙】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1. 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B. 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C. 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D. 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月色入____________(2)入村落____________(3)臣亦不觉流____________(4)臣窃之____________3.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5.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6.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没”两个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找出诗句与节气搭配不当的一项【 】

古人对学习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强调学思的结合;陆游认为“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突显实践的必要;朱熹认为“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重视知识的更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___________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黄发垂髫,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孟子》)

材料一: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表示。(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材料二:(摘编自《环球日报》2021年5月18日)材料三: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宁吉喆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以上。B.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C.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D.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2.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1日公布,当前我国总人口14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目前的10.75年……这些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之一。然而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这些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将“人口红利”尽快转化为“人才红利”,如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如何处理好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新华社电)(选自《算清“人口账”下好“发展棋”》《新华日报》2021年5月12日)材料二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次普查结果蕴含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宁吉喆说。宁吉喆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魏玉坤/安蓓/邹多为)。选自《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仍具较强活力》《解放日报》2021年5月12日)材料三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宁吉喆介绍,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70%。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加快实施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陆娅楠)(选自《人口家底有了新变化》《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1. 围绕人口变化,以上三则材料表达的中心分别是什么?2.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3. 比较并分析下图内的两组数据,写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保护“非遗”,中国在行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围绕“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主题。全国各地举办了3700多项非遗展示活动,多项保护成果发布、火爆异常的“非遗购物节”,海量的线上云端展示。讲述着动人的非遗传承故事,诉说着非遗为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也传达着“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材料三: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云游非遗•影像展”活动登上了年轻人聚集的网络视频平台,其中非遗相关音乐在平台累计播放已达574亿次、时长约32亿小时。值得一提的是,庞大数字的背后,是1亿多“90后”“00后”网友的“流连忘返”。以昆曲这一门类为例。“90后”“00后”群体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酷狗收听了27.5万次,播放时长累计超过16万小时。(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网站)1.根据材料一,你得到什么信息?(1分)2.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3分)3.材料三画线句中的“约”字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2分)4.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非遗“守艺人”,如果让你加入非遗传承队伍,你打算怎么做?(2分)

材料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设备、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北斗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时,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摘编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删改)材料二:北斗卫星信息一览表材料三:每颗卫星根据各自运行轨道特点和承载功能,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MEO卫星全球运行,支撑实现了全球覆盖和全球服务;GEO卫星和IGSO卫星组成的区域星座,既实现了对亚太区域良好的几何构型,也可在重点区域、遮挡区城等获得更好的星座性能,增强北斗在重点服务区的导航性能。除基本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外,GEO卫是和MEO卫星还承载什么?GEO卫星还承载区域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等服务功能;MEO卫星还承载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功能。北斗多样化服务,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独占螯头。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圆满完成,三种不同轨道高度的北斗卫星各放异彩、各显神通,基于各自的小功用,实现北斗的大功用,助力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摘编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B.GEO卫星、IGSO卫星和MEO卫星,分别被亲呢地称作“吉星”“爱星”和“萌星”。C.轨道高度最高的是GEO卫星和IGSO卫星,达3.6万公里;其次是MEO卫星,达2万公里。D.始终定点凝望、抗遮挡能力强、环绕全球运行分别是GEO卫星、IGSO卫星和MEO卫星的个性特点。(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加点的词“系统”“倾斜”“优”分别为贬义词、中性词和褒义词。B.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GEO卫星和MEO卫星还承载什么”“北斗多样化服务,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独占鳌头”分别是感叹句和陈述句。C.材料一中介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主要运用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D.材料三中第一段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说明每颗卫星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用户服务。(3)结合材料三,谈谈自己应如何像北斗卫星那样,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材料一】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材料二】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那么,独具特色的桂林山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在数亿年以前,广西与云贵地区是连成一片的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久远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厚度达3000多米的石灰岩,之后又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成为陆地,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中含有碳酸钙,遇水很容易被溶解,而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又有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的特点,导致这里的岩石具有更好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因此桂林的山只要出现一点点缝隙,无孔不入的水就能溶蚀出一条条通道来,并使山体的裂缝不断扩大。如果石灰岩的裂缝是直立的,水就沿着裂缝向下溶蚀。最初扩大成漏斗状的凹坑,然后扩展成碟状洼地;再继续扩展,洼地相通了,剩下没有被溶蚀的岩石,就成为孤峰残柱。而如果水继续沿着岩石裂维不断溶蚀岩层,又会形成复杂的地下溶洞。有的河流遇到地下洞穴,就会在地面上突然消失,转为地下暗河。同时,环绕着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溶蚀了盆地中一个个山峰的坡角,使其坡面不断崩塌平行后退,将其塑造成一座座分离的山峰,形成峰林平原。山与水的组合,也就形成了以典型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是桂林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而丰富的降水和流经的水系,是桂林奇峰异洞的主要雕塑者。它们共同完成了桂林山水的打造工程。【材料三】“当阿拉斯加天寒地冻,桂林却鸟语花香。”2021年3月23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在中国微博上这样对比中俄外长在广西桂林举行的会谈与此前中美高层对话的不同氛围。桂林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中国的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张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亮丽“名片”。3月22日至23日,中俄两国外长在广西桂林举行了愉快的会谈后,王毅这样形容中俄关系:“桂林山水甲天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样甲天下。”在这个世界局势敏感微妙的特殊时期,“桂林”被中外众多媒体推到舆论的中心,而“桂林”两个字向世界传递的是中俄两国“和平”“友好”“团结”“合作”等理念。桂林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人们说起桂林,脑海中浮现的是秀美的自然山水,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画面。春天的桂林,绿树繁花,处处生机勃勃,是一个与“美好”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对于俄罗斯驻华大使推荐桂林作为此次中俄外长会谈地的作法,王毅认为“是非常明智的,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俄罗斯正是中国的“贵邻”。在桂林的时间虽短,但拉夫罗夫外长感受到的是桂林城市的美丽,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俄罗斯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记录了拉夫罗夫访华的片段。在视频中,拉夫罗夫站在游船上游览漓江,他不断向其他游船上的中国民众挥手致意,身体语言传递出轻松与愉悦,仿佛到老友家做客一般。这次访华之行,他对桂林印象深刻,评价很高。他说“桂林是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他感谢“亲爱的朋友”邀请他访问桂林。(来源《桂林日报》记者王光星 刘倩,有删改)1.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喀斯特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称它为岩溶地貌。B.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类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C.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D.桂林山水形成的唯一原因是桂林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2.给【材料三】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桂林成为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名片”B.世界局势处于敏感微妙的特殊时期C.俄罗斯是中国的“贵邻”D.拉夫罗夫外长游览漓江3.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下定义)B.环绕着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作比较)C.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打比方)D.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久远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厚度达3000多米的石灰岩。(列数字)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删去后,对原意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B.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岩为主。C.而“桂林”两个字向世界传递的是中俄两国“和平”“友好”“团结”“合作”等理念。D.他说“桂林是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他感谢“亲爱的朋友”邀请他访问桂林。5.为宣传魅力桂林,旅行社拟写了几则宣传语,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一城山水经典,千年诗画桂林。B.山水桂林,旅游天堂。C.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D.永恒的山水,世界的桂林。

【材料一】2021年高考命题主要有哪些思路和原则?在立德树人全面融入上下功夫。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2021年全国高考命题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考查的广度,强化对学生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力度。同时,把握百年党史与试题素材的融合度,用好党史“教科书”,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在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和引导上下功夫。今年的高考命题持续在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和引导上下功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发挥学科特色形成合力,既突出以德引领、以智为基的考查重心,又体现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强有力的呼应、引导作用。在加强考教衔接上下功夫。高考命题进一步深化基础性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运用,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回归教材;进一步加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考查,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丰富呈现方式、改变设问角度,创新考查方式方法,引导中学教与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在深化关键能力考查上下功夫。高考命题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关键能力考查,有效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发展潜能。命题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拓宽试题材料的来源,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增强情境的时代性,强化对关键能力的考查,提升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摘编自《2021年高考命题主要有哪些思路和原则》【材料二】 全国及贵州历年高考人数统计表【材料三】高考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材料四】为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科学地培养人才,国家对高考制度做出了综合改革。自2021年起,8个省份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2021年高考命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发展,从四个方面下了功夫。B.材料二显示从2017年以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贵州省报名人数也在逐年递增。C.材料三图二的内容从三个方面提醒考生:考前不要和同学老师交谈、考前不要心急火燎乱翻书、考完以后不要对答案。D.材料四指出在新高考考试科目设置“3+1+2”组合方式里,再选科目有4门,考生选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2. 请阅读材料三的图一,图一提醒考生高考期间要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但尽量不要做哪些事?(3分)3. 请阅读材料四的文字,补充下列表格的空缺内容。(3分)4. 同学们即将升入高中,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请阅读材料一,谈谈这段材料给你将来的高中学习带来哪些启发?(3分)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①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以设问开头,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可以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共鸣。)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承接上文,引出“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引用孟子、曾子的话,______________)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对于责任,“解除”或“卸却”,结果迥乎不同。)[乙]给母亲的一封信袁隆平亲爱的妈妈: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实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隔着21年的时光,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儿:平(原文有删改)[链接材料]①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袁隆平向记者表示:“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得继续干活、只要能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搞科研的人要有使命惑,有胸襟。”②袁隆平多次谈及他的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1.甲文旁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起到的作用。(4分)2.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3分)3.乙文尾段极富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想象中的美好画面:祖孙牵手的背影、噼啪作响的稻谷,橙黄的稻田……请你说说其中蕴含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感。(3分)4.“君子有终身之忧”,越是心怀天下,肩上的责任就越重,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读完甲乙两文及链接材料,你认为袁隆平的责任和快乐是什么?(4分)

短视频与防沉迷材料一未成年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占比统计初中生丁煜城“放假期间平均每天要刷—到两个小时”。丁煜城感觉,身边的同学也都喜欢刷短视频。北京初中生家长李楠(化名)感觉、刷短视频很容易沉浸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未成年人在这方面的控制力尤其不够,她周围就有不少朋友的孩子沉迷短视频,甚至半夜偷偷躲在被窝里刷。而且,现在短视频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因此,她虽然不限制女儿刷,但会提前跟女儿约定好刷短视频的时间,也会对观看的内容有所限制。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斌艳认为,长时间沉迷短视频,会占用大量精力、甚至耽误学习、工作或睡眠,杨斌艳建议,为自己制定使用手机和刷短视频的规定、严格限制时间。要学会丰富自己的线下生活、通过真实世界的交往、运动、兴趣等,投入到更多的现实生活中。要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人,多进行现实中的互动和交往。材料二青少年模式指的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青少年模式不仅用于防沉途,还要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接触的网络内容进行管理;如禁止使用平台的打赏、充值、提现、直播、发布观点等功能。在内容方面,会给青少年用户提供更适合观看的学习课程,科普知识等。青少年模式使用情况调查统计《南方都市报》2021 年3 月发布的报告,在被测试的 20款 APP中,仍有 15%尚未上线青少年模式。建议各平台严格履行社会责任,主动上线青少年模式。也有一些小的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如诱导打赏、允许13 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等。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使青少年模式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材料三 未成年人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渠道统计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安全较育,是更好地实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基石。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胜任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同时,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也应积极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监护能力,在生活细节里,在亲子陪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家庭教育,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辅助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除了发挥家庭、学校的主体作用,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多方协同共治。(以上材料摘编自 2021 年 5 月 27日《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材料中图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成未成年人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超过一小时,表明不少未成年人沉迷于短视频。B.使用过短视频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还不到六成,表明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推广。C.“限制收发私信”和“限制发布某些内容”认同度低,是因其影响了人们的通信自由。D.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渠道,家庭与网络渠道位于第二和第三。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有一些并不适合未成年人。B.杨斌艳副研究员指出了长时间沉迷短视频的危害,并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C.有一些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上存在漏洞,有诱导未成年人打赏的情形。D.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共治,在提升未年成人网络素养中发挥主体作用。3.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于短视频?请至少从三个角度简要说明。

材料一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76.72%,达到数声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8.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功中听书,文通工具成为有声间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来坐地铁、公文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摘编自《2021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材料二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材料三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注]热度指数:指奥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材料四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形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功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A.有声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有声”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B.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且近半数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C.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形态,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的形式,推动了阅读文明的构建。D.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这虽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却导致阅读速度比听书慢。(2)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3分)(3)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你是否赞成?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4分)

材料一①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礼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的人则只是出于“礼尚往来”。所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礼行为的唯一解释。②礼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赠送和接受的双方都有意义。礼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因为,每件礼品都是精挑细选或亲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对方能从中衡量出你的兴趣品味,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扬或牵挂……总而言之,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③另外,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比如,贫困的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最缺的可能是钱,而后者最缺的可能是时间。如果一个百万富翁给乞丐100元钱,那可能只是一种施舍;同样地,陪人聊天,可能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干。贫困的人送一件价格100元的礼物,与富人送1000元的礼物,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贫困的人传递的信息可能更强烈一些。反过来,闲人陪你玩一天,富人只陪你一个小时,表现出来的信号也可能是富人更重视和你的关系。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部分内容摘编自张维迎《博弈与社会》第三节)材料二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书之所以能成为承载友情,亲情乃至大国外交的礼物,是因为它更贴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质:既彰显了通礼者的诚意和品味,又让收礼者感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被发现、被读懂。惟其如此,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关系。才不会堕入需求的底层,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材料三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在端年节的时候,买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注重粽子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表达牵挂和祝福。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载体。B. 礼品不仅对接受者有意义,也是赠送者精神情感的渴求。C. 不是所有的送礼行为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D.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 相互馈赠礼品,在有的时期和地区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B. 不同 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C. 礼物的价值主要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与送礼人是否用心无关。D. 只要互送书籍,就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3. 关于赠送礼品,常存在两种误区:①“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②“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对方所需。”请分别指出其不当之处。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尝为季氏史_____(2)齐人称之______(3)高山仰止______(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____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 阅:经过B.求之下流,固颠。 固:坚固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颠:颠倒D.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僧)以为顺流下矣。 B.(坎穴)渐激渐深。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①,愿亲帷幄②,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③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④自思惟: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国家独见之明,久而益远,乃知‘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⑤。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竟逐迷惑千数。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节选自《后汉书∙冯异列传》,有删改))(注)①阙廷:朝廷。②亲帷幄:侍奉皇帝。帷幄,指帝王。③国家:指皇帝。④伏: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⑤“性与”以下两句:语出《论语》。以此来赞誉光武的圣明,说明自己的愚钝。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当 兵 革 始 起 扰 攘 之 时 豪 杰 竞 逐 迷 惑 千 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上书谢曰 谢:(2)久而益远 益:(3)而臣爵位所蒙 蒙:(4)恩犹父子 犹: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2)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4.选文第二段表现了冯异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①我们平常所说的蝉,不过是活跃于人们视野中的蝉的一种形象而已。蝉和其它昆虫一样,一生中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要历经几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也就是变态。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样,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②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300天。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2.5毫米。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③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所以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④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钻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食。因此,它用一对天赐的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快的速度隐身地下。终于安全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它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能量用来开通到达树木根部的甬道,然后将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一生中的第一顿美餐。⑤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正如曹植《蝉赋》开篇所云:“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那清淡素净的鸣蝉,潜藏在黑暗的泥土之中。⑥若虫究竟要在地下隐居多久呢?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许多蝉的寿命为3~们的视野里。⑦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意识到出土的时机到了:此时黄褐色的若虫已经充分发育,身体坚硬,翅芽发达,从头顶至后背中央形成了一条蜕皮线;而且外界温度升高有利于羽化后尽快晾干翅膀,同时也避免了阳光暴晒使翅膀开裂;此外,雨后的泥土变得柔软湿润,有利于摆脱大地的束缚。⑧若虫从容不迫地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被世人喜闻乐见的真正的蝉,在阳光炎热的仲夏,开始在丛林中游乐。⑨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叫,尽情歌颂和享受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蝉卵的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⑩蝉舍弃安全舒适习惯已久的地下生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勇敢地追求自由的新生活。对此,法布尔同样赞颂有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作者:秦自民,发表于《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蝉属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期时间最短。B.蝉的若虫隐居地下,因为它没有单眼复眼感光,只能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地下环境。C.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蝉的若虫羽化为成虫,只要身体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D.雌蝉将卵产到新挑选的树枝后,就会比雄蝉先死去,蝉卵的孵化进入到下一个周期。2.下列对文章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蝉的生命周期与其它昆虫的不同。B.第⑤段引用《蝉赋》中的诗句,生动地说明若虫被黑暗泥土束缚的无奈。C.第⑥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蝉的若虫潜藏在地下的时间长。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蝉的世界,语言生动,既有理趣又有情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虫用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木的根部,侵吞树木的营养,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B.若虫在钻出枯枝后,如果不能快速地隐身到地下,就很可能失去羽化为成虫的机会。C.在蝉的成虫生命历程结束后,虫体被晾干,成为了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D.文章末尾法布尔对蝉的赞美,让我们看出他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乙】陈胜王凡①六月。已为王,王陈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③!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数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④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均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注】①凡:总共。②陈:地名,指陈县。③夥(huǒ)颐:意思是“真多呀”。④颛(zhuān):同“专”。⑤系:拘捕。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百人屯大泽乡 屯:停驻B.等死,死国可乎 等:同样C.已为王,王陈 王:称王D.客人愈益发舒 发舒:放肆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B.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C.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年轻时虽“与人佣耕”,但却不甘心受人奴役,有鸿鹄一般的远大志向。B.陈胜对吴广说的一番话,是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看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C.陈胜将来客斩杀,是因为来客多次跟别人讲陈胜的一些旧事,有损他的威严。D.陈胜作为农民领袖,本想成就一番功业,却贪恋一时的荣华富贵而最终失败。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渲渊①,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样、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②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注:①澶渊:古湖泊名。②被:遭受,蒙受。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以 身 帅 之 与 城 存 亡故 水 大 至 而 民 不 溃。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余兄子瞻适彭城守 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屯长B. ①使民畚锸 ②此人——为言所闻C. 水之淫也 ②太行、王屋二山,七百里D. ①水复至 ②故余愚,卒获有所闻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1)澶渊诚塞,徐则无害。(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4.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B. 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C. 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 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选段一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选段二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戳倒了。翻身回来,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怒,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那雪越下的猛。(选自《水浒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 两段选文都写到了“雪”,有什么作用?2. 分析选文中的两处画线句。3. 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说林冲“熬得住”“做得彻”,请从作品中另选情节进行具体分析,来印证这一观点。

汉风凛冽陈应松①身着褐衣的凿石者,紧攥着灼热的錾子和铁锤,对准巨大的石头,凿着,凿着……将一座山齐刷刷地劈下,不对,应是凿下,像刀切斧削一样壁立千仞。狮子山楚王陵的墓道,既是石刻,也是石切。②在狮子山楚王墓前,有许多庞大的、未凿完的石头,它们横七竖八、犬牙交错地胡乱堆砌在那儿。这是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似乎看得到石匠们尚未走远的样子,他们从沉重的巨石里爬出来,像一只只甲虫,满手老茧和血渍,看着自己即将完成的杰作,在一个血红的黎明悄然离去……③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温驯的牛和尖锐的犁——它们可爱地耕耘着汉代的大地。留下了嬉戏的羊、飞翔的大鸟和栖居在屋顶及车轼上的神鸟,握锄的农夫和播种的孩子,炮鳖烩鲤的美食家,执桴击鼓、羽葆飘扬、嬉耍玩乐的艺人。④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歌吟、吹奏和长袖起舞的仕女,留下了织布、纺纱、摇纬的农妇,迎宾的侍仆,下棋的闲客,烧烤肉串的饕餮者,背牛、扛鼎、拔树、伏虎的力士。⑤凿石者在石头上留下了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手持来耜、引凤升天的炎帝,熊首人身、口吐仙气、体生双翼、乘黄升仙的黄帝,青鸟为其衔食的西王母,在楼阙上亮翅的三足鸟和诡异的九头兽、九尾狐,以及人首蛇身、马首人身、鸟首人身的众神……⑥无数梦幻与现实的场景,超凡的艺术想象,让笨拙的石头成为天空和灵山,成为神祗的圣庙,成为诸神飞翔的穹窿。死亡像一场狂欢,是生命的另一次开始。削去楚辞“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凄婉幽愤,生命不可终结,永远高亢存在,这澎湃烂漫的灵魂,精鹜八极、同气相求,犹如天地初创时的大典。⑦云龙风虎的遒劲造型,挟风云雷电,携日月星辰。浑圆饱满的线条,以大朴不雕之雕,大道无言之言,大象无形之形,组成了石头上的大汉风景。什么叫汉唐气象?在徐州,在我见到的汉画像石上,一个时代的伟大气魄和盛世年景如辎重和沉雷从天庭滚滚而来,撼人心魂。⑧沧桑历尽,从荒野上挺立起来的石头,就像汉代,仍在遥远的地平线闪光。那些灵魂的仰望者,对天堂的渴盼是从神道开始的,石碑、石柱、石人、石虎、石马、石牛、石羊,如仙槎,生双翼。至石椁、石棺、石阙、石祠……笨重的石雕,因紧贴大地的独具匠心,而让其身轻似燕,飞入袅袅青空,冲破云烟,进入太虚圣境。脚下,仍是磅薄的汉家厚土。⑨徐州,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大汉起于小沛,大汉根在安国”。虽然汉兴起于楚,但两双是汉族自我确认的时代。她的自信、青春、强劲和力量膨胀高昂,其他朝代无可比拟。她的开疆拓土,到达过河西走廊和南疆的沙漠深处。我想起“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的班超,这位以36人平定西域的杰出汉使,以强大的胆略和吸附力,收服了西域50多个国家。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⑩“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士,这就是徐州汉画像石透射出的凛冽之气,无数灵跃的石头垒砌着,占领了惊涛轰鸣的历史河岸,带来森严激荡的气象,横亘在千山幕雪、万里长云的时空,雄浑、苍劲,成为汉代的丰碑。(选自《人民政协报》2020年11月29日,有改动)1. 概括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2. 品析下面的句子。没有像班超这样挟持大汉之风吹彻八荒的豪杰,没有汉画像石这种体量的艺术魅力,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又有什么神采和气韵?3. 第①节文中有什么作用?4. 探究作者以“汉风凛冽”作为标题的理由。5. 下面两张图片中的文物都出土自徐州汉墓,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请结合文中提供的汉文化信息,任选一件从创作艺术和作品意蕴两方面进行解说。 龙形玉佩 绕襟舞俑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注①桑: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①所识穷乏者我与②尔而与之③万钟于我何焉④为后义而先利2.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万乘之国A.子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B.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送杜少府任蜀州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2分)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5.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3分)

雪夜的老人 叶骑①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撒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②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③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三次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④我拿出手机,突然有着想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⑤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⑥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⑦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心事;而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⑧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⑨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⑩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这个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⑪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⑫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站起了身子。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⑬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⑭风雪愈紧了。⑮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选自《201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2.文章为什么以“雪夜的老人”为题?请简要分析。(2分)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2分)4.文章最后说“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