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贵有疑。请选择下列名著中的一部或多部提出问题,并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西游记》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提示】①思想健康;②提问角度不限,可针对名著中的矛盾、反复或关联之处提问;③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照抄示例不得分。
【示例】我的提问: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驾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
简要说明:孙悟空本领高强,一個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护送唐僧一步一步地抵达西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真经。
示例1:
我的问题:孙悟空跟着唐僧取经后本领为什么由强变弱了?
简要说明:孙悟空跟着唐僧取经前几乎没有对手,但此后经常打不过妖怪,需要寻求助。
示例2:
我的问题:阿长和衍太太的性格颇多相似,为什么作者对两人的态度大有不同?
简要说明:阿长和衍太太都很迷信,都爱说人闲话,但作者对阿长无比怀念,对衍太万分厌恶。
示例3:
我的问题:《西游记》中为什么多个故事情节都分为三个阶段来写?
简要说明: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两个故事都分成三个阶段来写。
示例4:
我的问题:为什么少年鲁迅和少年保尔都爱提些奇怪的问题?
简要说明:少年鲁迅问先生什么是“怪哉”。少年保尔问神父地球存在了多少年。
读贵有法。请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4分)
书名方法 《①__________》
检索信息 人物:②__________检索行踪:渭州-五台山-瓦罐寺-野猪林-二龙山-六和寺
圈点批注 圈点:【甲】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乙】金老开了房门,便道:“……里面请坐。”“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 批注人物性格:③__________
参看点评 点评:“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金圣叹) 从原著中找一处能表现人物“精细”的情节:④__________
①水浒传 ②鲁智深/鲁达/鲁提辖/花和尚均可得分,提辖/洒家不得分
③焦躁急躁/豪爽爽快/粗鲁鲁莽均可得分,蛮横/无礼/不耐烦不得分
④示例1:放走金老汉后,担心郑屠派人追赶他们,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方才离去。
示例2:鲁智深打死郑屠后,说郑屠诈死,掩人耳目,趁机脱身
请以“一样的__________,不一样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例文
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我
淡淡的月辉投射在阳台上,栀子花香氤氲,滋养着心中怯懦的土地,让我有勇气在舞台上,展现出不一样的自己。
我坐在电脑前,苦恼于越来越临近的演讲竞选。夜幕深垂,紧紧包裹着我混沌的思绪。上次演讲舞台上的失利、老师的安慰、同学的质疑、父母的担忧……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让我不敢再踏上那个舞台。
这时,一股香气飘入,像竹笛的余音缭绕包裹着我,我不禁来到阳台。走近,栀子花香扑面而来,那是雨后种子破芽而出的幽香,那是枝头树叶新绿的清香,那是朝气蓬勃的暗香,那是勇敢的气息!它不如其它花草硕大,然而它用花香传达出一股不服输的勇气。
那我为什么不能勇敢地挑战自己,成为不一样的我呢?
那之后,我在栀子花香的夜晚按时练习,完成了我的演讲稿,打磨演讲的动作举止。比赛的日子在声声蝉鸣中一天天逼近,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胆怯羞涩的神态一点点褪去,变得从容自信,我笑了,我嗅到栀子丝绸般的香。
比赛那天,我在舞台上留下了青春的拼搏和努力。我觉得舞台上满是洁白如绸缎的栀子花香,它们是我演讲的观礼嘉宾,洒落给舞台郁郁的香。舞台上的我如同那晚的栀子花一般明亮,上台,鞠躬,发言,致谢一气呵成!掌声中,我看到所有的栀子花都仰着明媚的笑颜,我从那笑颜里读懂了带着勇气面对的意义,找到了不一样的我——那个更加自信的我,更加勇敢的我。
那些月色如水的夜晚,那段逐梦的时光,那缕清幽的栀子清香,让我在未来能够带着勇气,登上更大的人生舞台,飞往更广阔的天空,成就不一样的我。
种子秘语
祁云枝
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荡秋千,荡出唰啦啦的声响。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秋意渐浓。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幅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一团小小的涡旋气流,出现在种子上空。涡旋气流似一团无形的手,拽拉着种子下落的脚步,为的是给风留出更多的时间,更从容地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头与尾之间、重与轻之间,一对种子的吻鱼组合,让红枫种子除了拥有机械制造、仿生学和生态学上的意义外,还具备了某种哲学意味。
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种子历险记》。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朝未知地带前行的红枫种子,拥有飞行的独门绝技,飞行的距离长,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也一定多。如果我追踪记录一粒种子长长的一生,会不会也能写出一篇好玩有趣的《种子历险记》?
好多次,我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述植物生存的智慧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请同学们描述红枫种子的形状。鲜有答对者,显然,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孩子们极少有时间和一株植物对话。这召唤我把红枫种子拍成视频。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让我惊诧的植物飞翔的智慧与哲理,能否种子般撒进学生心田?
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小姑娘在草丛里玩耍。园子里的草坪上,蒲公英像天空里的星星一样繁多。它们在这里出生、展叶、开花、结果。草坪出现多久,它们就生活了多久,东一棵西一棵,此起彼伏。小姑娘三四岁,圆脸、圆眼睛、圆嘴巴,连身体也圆乎乎的。她不时弯腰摘下蒲公英的绒球状果序,举至眼前,嘟起圆圆的小嘴,呼——一群种子各自撑开小伞,向天空的高远处翩跹。
像是一口气吹开了时光之门,我的童年逶迤而来。多年前,在家乡的田埂地畔边,我也曾像她一样,挑选出色的白团大的蒲公英绒球,高高举起,嘟着嘴唇,把种子吹向天空。蒲公英头戴光圈,慢悠悠地向天空飞去,踏上未知又可预知的旅程。那时候,天离地很近,头顶上,就晃动着棉花般的白云。若是有人站在大树的枝杈间,伸出手,就能触摸到云朵。
即便不被人类助力,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可以从地面上起飞,一阵微风就可以送它们远行。资料上说,晴朗的二级和风里,蒲公英种子可以飞翔两公里左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说的,就是蒲公英吧。
小姑娘现在还不会知道,总有一天,她也会像蒲公英一样,离开她的母亲,飞到适合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地上。
我们,都是蒲公英的播种者。我们,也都是一粒蒲公英种子。
此刻,望着天空里忙碌飞行的红枫种子,我与漫步瓦尔登湖聆听自然的梭罗,或在自家荒园中凝视昆虫的法布尔,有着相似的快乐。
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写秋天的种子,再分写红枫、女贞和蒲公英种子,最后总结全文。
B.本文既写眼前之实物和实景,也写心中所想和所忆,虚实结合,内容充实。
C.本文大量运用了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重在向读者介绍种子的相关知识。
D.作者对童年时吹蒲公英种子的描写,呈现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美好图景。
(2)种子的心愿是什么?红枫种子、女贞种子和蒲公英种子分别是怎样完成这一心愿的?
(3)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结尾说:“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C “大量运用了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错误,“重在向读者介绍种子的相关知识”错误。
(2)①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②红枫种子:翅果制造涡旋气流,借助风力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
③女贞种子: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借助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④蒲公英种子:被人类助力(借助人类的嘴巴),或者凭借风力远行。[4分。1点1分,若有其他说法,于文有据、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①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唱”赋予种子人格化色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子们在秋天的忙碌(或愉悦/繁盛/热闹等)景象。[2分。修辞手法1分,效果分析1分。]
②“义无反顾”意为勇往直前,毫不犹豫,绝不退缩(或与“弱小”形成反差/大词小用/与前文“开疆拓土”呼应/与后文“未知地带”呼应等),写出(或赞美)了种子虽然弱小但勇敢坚定的生命状态和一往无前的生命追求。
(4)①小时候,“我”吹蒲公英种子,亲近自然,阅读《种子历险记》,深受感动,种子让“我”的生命和草木发生链接;
②成年后,“我”向学生讲解植物的知识,拍摄种子的视频,探索自然的秘密,传播科学知识,写下生命感悟,种子让“我”对草木倾注热爱,让“我”的生命和草木紧密链接;
③“我”从种子的秘语中获得生命的感悟:诗与远方,是所有草木的梦想,“我们”也都和种子一样,在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生命旅程上执著前行,“我”与草木融为一体,成为彼此。
班级开展“低碳行动”主题学习活动,小文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适度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环境的必要保证。然而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削弱了植物因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人类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威胁,例如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隐患,例如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将会增多,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
材料二: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运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碳捕手”。2022年8月,我国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约900万棵。
森林碳汇,主要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固碳、降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2020年底,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23.04%。2022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林木植被碳储量107.23亿吨,固碳、降碳作用明显。 (整理自《人民日报》等报刊)
材料三:
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能源)生产较快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我国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努力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2年,国内生声总值(GDP)超121万亿元,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数比上年下降0.8%,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约1吨,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约12吨。2022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5.9%; 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7.5%。与2021年相比,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如下:
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能源消费总量 清洁能源消费量 非化石能源消费量
增速 3% 2.9% 0.4% 0.8%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给广州市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目标任务是不超过2.1%。下表是广州市“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
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 能源消费总量 天然气消费量 煤炭消费量
年均增速 6% 1.7% 12.1% -6.5%
(整理自《人民日报》《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材料四:
低碳生活方式是个体在环境责任意识下的生活方式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中国。低碳生活方式意味着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大大减少,这有利于化解温室效应造成的生态危机,有利于消除全球变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隐患,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和谐共存。低碳生活方式还有利于人们走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迷途,把更多生命能量用于道德、情感、审美、求知等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探索,为心灵寻找真正的幸福归宿。
宣传包括生态学、生态伦理学、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灾难问题等知识,有利于人们形成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动机。如果邀请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为大众树立榜样,有利于大众接受低碳生活方式。建立相应的奖惩和约束机制,对低碳生活方式践行者给予荣誉和奖励,对违背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也有利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 (整理自《低碳生活方式的本质意义与影响因素》)
(1)为介绍低碳行动知识,小文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人们把这种现象叫作温室效应。
B.捕集二氧化碳并运送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被称为“碳捕手”。
C.森林碳汇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实现固碳、降碳的过程。
D.清洁能源指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能源,如天然气等。
(2)为总结低碳转型成绩,小文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量有明显下降。
B.表 1 显示,2022年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C.“十三五”时期,广州完成了广东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目标任务。
D.表 2 显示,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煤炭消费量低于天然气消费量。
(3)为讲明低碳生活意义,小文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有利于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现代化美丽中国。
B.化解温室效应造成的生态危机,从而有利于在203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C.有利于消除全球变暖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巨大隐患,例如避免结石病的发生。
D.有利于人们走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迷途,成为形象完美、影响广泛的人。
(4)小文的“低碳行动”主题学习活动过程很有借鉴意义。请结合小文的资料及研究,向打算开展其他主题学习活动的同学提一些研究建议。
(1)C 与原文相比,缺少“主要”和“活动或机制”,信息表达不完整、不严谨。
(2)D 表2中的信息显示的是“年均增速6%”,选项中误读为“生产总值增长6%”;“煤炭消费量于天然气消费量”判断不成立。
(3)A
(4)①围绕学习主题,广泛收集资料。②整理收集的材料,疏通概念术语,筛选有用信息。③对材料中的数据及其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 ④归纳意义,增强对学习主题的理解,运用学习成果。